现代学者丁锡田与乡邦地方文献(2)

辛亥革命网 2012-02-1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现代学者丁锡田,酷爱地方文献,终生颇重收集地方志,曾为抢救文史秘籍珍本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亲自撰写《潍县乡土历史谭》等乡邦文献,

  1931年,当时的潍县县长王华安,拟重修《潍县志》,并主持成立县志局,聘请清末进士陈蜚声,与邑内学者刘东侯为正副编纂,丁锡田受聘为采访主任(陈达善与孙仙坡为编辑,郭鲁泉为缮写,丁次萱任总务)。确定了《潍县志》的续修原则,借鉴了万历版、康熙版、乾隆版《潍县志》的优胜处,确定出续修《潍县志》的总体框架与篇章细目。丁锡田负责收集史料的筛选、核实、分类、立目。包括:叙录、通纪、疆域、营缮、民社、武备、秩官、赋税、教育、实业、交通、人物、艺文、金石、杂稽。

  编修方志,求真存实、严谨不苟乃为必持的科学态度。丁锡田是方志迷,收藏方志是如此;撰修方志,亦是如此。在这次续修《潍县志》中,其《疆域沿革表》、《人物志》、《氏族志》、《秩官志》等章节,均出自丁氏之手。其资料之翔实,数据之精确,行文之辞彩,可以说无懈可击。1935年辞去校长职务,1937年随侍继母寓居北京,以全部精力整理文献资料。可惜,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局动荡。到了1938年1月10日,潍县沦陷敌手,正在进行中的《潍县志》,只能不了了之。丁锡田以民族气节为重,在潍县沦陷后,誓不与日寇合作。声称有病,到北平就医。而这个中辍的县志,直到1941年,方以《潍县志稿》的名字,由潍县和记印刷局铅印出版。

  丁锡田生平著述颇丰,多关乡邦文献。据《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里曾收其刊本《稼民杂著》三种三卷(民国十七年石印本),有谢国桢著录略云:“丁锡田撰。生平重于地理之学,喜蓄书,收藏至富。是编收其撰著三种,皆为有关史学著述。第一为,《后汉郡国令长考补》一卷(二十五史补编本),乃补钱大昕所撰者,大半根据出土之碑碣古物,以及大昕所遗漏者;而郡国汉志之侯国,及诸家所谱之印章,原为大昕所不收,兹亦编入,以备参考;次为《山东县名溯原》,皆考各县命名之本义,以备其乡人之省览者,至其历代之沿革,则暂从略焉。末为《韩理堂先生(梦周)年谱》一卷(民国十七年石印稼民杂著本),理堂名梦周,锡田乡前辈也,乾隆进士,官至滁州知州(此当有误,史载仅为滁州莱安县知县,—作者注)。生平为学宗程朱,负乡党重望,锡田本敬仰先哲之意,详考其生平,于其名德理学吏迹文章,记述至为详尽,末附梦周志传及崇祀名宦公呈等。目录:《后汉郡国令长考补》一卷,《山东县名溯原》一卷,《韩理堂先生年谱》一卷。”此外,尚有1926年编《潍县乡贤传》四卷附补遗一卷(民国十五年潍县十笏园石印本)、《马刚记事诗》,1930年撰《潍县拆除石坊调查表》、《潍县疆域沿革》,1931年编写《崂山记游》、《登莱旅程日记》、《登淄日记》、《赴燕记游》、《两京记游》二卷(民国十二年石印本)、《潍县古迹录》一卷(稿本)、《书巢丛刊》三集、《江左陈国谢氏世系》、《江左琅琊王氏世系》、《通尽青社遗闻》等,还辑有伏滔撰《北征记》一卷(十笏园丛刊本)。由郭子嘉(麐)撰《[民国]潍县古城考》。由陈鹤侪题署,丁锡田撰叙。略云:“吾乡自元儒肖贞敏公撰《九州志》后,地理之学中绝,五百余年逮郭子嘉、张次陶两先生出洋究故籍,搜讨遗闻,凡历代郡邑之建置、山川、名称之因革,为世所忽略者,又复纂辑者于篇,惟是次陶先生书已刊行,而子嘉先生遗著十有余种,仅存写本,锡田少好,……窃念先生所著《两汉北海郡国县摘案》、《潍县古城考》二书事关桑梓,有裨后学,复为校印。”是书带有地志性质。于民国十二年五月,收入《小书巢丛刊》。

  1931年潍县成立县志局,丁锡田应聘担任采访部主任,其师陈鹤侪任总纂。丁锡田撰写《[民国]潍县志稿》里的“民社志”、“职官志”和“职官表”等部分。于1937年芦沟桥事变爆发后,丁锡田时随侍继母寓居北平。在1938年1月10日潍县沦陷后,日伪当局,由时任日伪县长、汉奸常之英出面,多次强迫函招丁氏归里主持修志。丁锡田虽然热爱方志事业,但是,民族气节尤为重要,他誓不愿为日伪修志服务。以养病侍亲为名,便坚持离家避居北京,长期不归。他并不以此为满足,寓居北京期间,私纂一部家乡方志《潍县乡土历史谭》。全书不分卷,志目为:1,潍水流域之开辟;2,寒及斟鄩;3,齐之建国;4,韩信击龙且;5,张步之年;6,逢汾徐房;7,孔融;8,王氏孝子;9,徐干;10,邢杲;11,唐氏闻人;12,隋末大乱;13 ,韩熙载吴奎;14,建炎之变;15,李全范成进;16,萧奭;17,明初移民;18,正德之变;19,刘应节;20,明末兵祸;21,韩梦周;22,林士骏;23,咸同捻匪;24,东北军;附大事表。是书为民国石印本,收入《潍县文献丛刊》。由于丁氏勤学好录,搜求广泛,藏书宏富,为一方名流,所著各书,资料翔实,颇有史料价值。

  尤为可贵者,当是丁氏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1928年发生的“五·三”济南惨案时,他在日记中写道:“是国家的耻辱,是民族的耻辱。”1941年3月17日在北京病逝,终年43岁。曾留下遗言:要后人将存储的书籍,定要有个妥善的归宿。抗日战争时,丁氏藏书,分存在北京居处与潍城家中,原拟设立私人图书馆,由于日军侵华未能实现。1948年4月家乡解放后,由其女儿丁志萱,于1949年春,将北京的丁氏藏书无偿的捐献给国家革命军事博物馆34箱;1957年、又由儿女丁伟志等,将潍坊家乡的藏书,捐献给潍坊市图书馆,后又转捐给山东省图书馆,凡2897种,23067册,实现了丁锡田先生的宿愿。

  取之于社会,返还于国家。子女慷慨捐书,履行了锡田先生“文化为民”的夙愿。实现了丁锡田先生的宿愿。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