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锡祺以编刊山经地志为已任

辛亥革命网 2012-02-0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王锡祺生平以编纂山经地志为己任,分类别部,成舆地丛钞,一续再续,约有百万余言;又别采前人未刊著作印行之,统曰《小方壶斋舆地丛钞
 

  王锡祺生平以编纂山经地志为己任,分类别部,成舆地丛钞,一续再续,约有百万余言;又别采前人未刊著作印行之,统曰《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成为海内著名丛书。其中最关文献者有阮吾山《茶余客话》足本,顾秋碧《补后汉书艺文志》、丁俭卿《山阳诗征》、王锡祺《续编山阳诗征》等。是书正编尤夥,其他单词片帙罔不搜集。昔人谓刊椠遗书,比之掩骸埋胔,王锡祺当之无愧矣!

  王锡祺(1855-1913),字寿萱,以作寿蘐;别号瘦髯。江苏清河县人,侨居山阳。工书,善辞章,好度曲,嗜酒,负才使气,而不得志于功名,清同治11年(1872)18岁考中秀才,捐刑部候补郎中。家本素富,斥资刊《小方壶斋丛书》及《舆地丛钞》驰誉士林,中道破家,竟撩倒客死,时人惜之。王氏原籍山西太原,据说,其先人偶至江南,看到淮安一代盐商豪华奢侈,心中非常羡慕。于是带一笔钱,到淮安来淘金,落籍淮安府清河县(即今天的淮安市清河区)世居山阳,经营盐。见清河吴昆田《漱六山房全集》卷五《王氏族谱序》。乾隆51年(1786),迁居淮安河下湖嘴大街白酒巷头路西居住,除仍经营盐业以外,同时经营典当业,当典商号名“永懋”在淮安淮城上坂街多子巷与龙窝巷交叉口(即今天的淮安勺湖小学大门以北)。嘉庆中三次火灾,当铺被毁。道光元年(1821),由河下迁居淮安城内南门大街,即今天的淮安饭店、人民剧场、新华池浴室所在地及其后进。)建筑百余间房屋,除了作为住宅外,并由其族人王履谦重整旗鼓另开当典,取名“肇庆”,开杂货店,家境日渐富裕。

  王氏子弟“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并延请知名学者,教之成才,读书应试。其以王琛,王玙最为著名。王琛,字献南,号玉航,以岁科考均列第一名进学,道光丁酉科拔贡,工隶书,擅篆刻,尤精金石之学。王玙是王锡祺的父亲,字琴溪,咸丰乙卯科举人,员外衔,候补主事。所著为《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收录11种。另有许多散作载于1908年《国粹学报》。自僻书室名曰“小方壶斋”,研究中外舆地之学,并亲赴日本考察明治维新后的政治情况,归来写有《方舆诸山考》、《中俄交界记》、《西藏建行省议》(此文或当在赴日之前所撰)等著作。

  王锡祺生平喜好舆地游览之书,从光绪三年(1877),进行专门地理学研究。清末读书人有一种风气,以研究舆记为时髦,徐松庵、林则徐、王锡祺等,都是很有成就的,而以王锡祺魄力最为雄浑。王氏出于唤醒国人,在同乡好友沈蝶庵、龚寿秋、丁宝铨(清末,曾任山西巡抚,以办学著名。)等亲友帮助下,编成《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小方壶斋是王锡祺的书斋名。当时小方壶斋之名,随之传遍天下。

  王锡祺同时又选编淮安本地人著作数十种,重编了道光间邑人丁晏《山阳诗征》24卷为36卷,自己续编《山阳诗征》44卷,一起印行,合称为《小方壶斋丛书》。他在每一书或每一文后,撰写了提跋,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体会。现在《小方壶斋丛书》,仍为学术界所重视,是研究淮安地方史重要资料。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