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志士、书画家陈纪云(3)
辛亥革命网 2012-01-1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1907年,杨度在东京发起组织了宪政讲习会,并率先发起了国会请愿运动,迅速波及全国。1907年9月25日,宪政讲习会选派熊范舆、沈钧儒、恒钧、雷光宇等人赴京,将有100余人签名的请愿书呈送都察院代奏。这次上书,并未得到政府的理会,但杨度与宪政讲习会同仁并未气馁,再作国会请愿之举。8月8日,请愿代表、自治会副会长庆山和参议文耆将要求“颁布开设国会日期”的请愿书呈送都察院,在请愿书上签名的共计4668人。山东省代表陈命官、于洪起、宋绍唐亦于8月8日向督察院呈递了请愿书,要求“两年内开设民选议院”,签名者约1000余人。稍后,登州、莱州、青州各处又有数千人签名,拟作第二次上书。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山东革命党人积极响应,并于11月初在济南山东省咨议局开会,参加会议的多数同志认为在山东实现独立的时机已经成熟,应尽快起义宣布独立。11月13日,陈命官等山东各方代表在济南集会,迫使山东巡抚孙宝琦召开山东独立大会,宣布山东独立,脱离清朝政府。
不久,烟台全城光复。于烟台成立了议会,遂派陈命官、于洪起、史泽成、刘星楠等赴南京为参议员。在陈命官、徐镜心、谢洪涛等人的带动下,烟台革命队伍日益壮大,仅蓬莱就有辛亥革命志士29人,其中陈氏家族(即陈迪的后人中)除陈命官外还有陈命简、陈命扬等人
1928年,陈命官到栖霞县任县长。到任后,他不拜客、不受礼,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在公务活动中,他办事果断、廉明有威,不避权贵、从谏如流,深得上下好评。到职不到三个月,栖霞就出现了犯罪分子消声匿迹,土匪恶霸潜伏山野,不敢出来闹事,县内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社会秩序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县中儒士名流无不敬之”的升平局面。一日,陈命官闲游城垣,北望一深宅大院,院墙竟然高过县城城垣,便问侍者:“那是何处?”侍者回答说:“那是二爷家。”陈命官喝问道:“谁家二爷?”侍者急忙改口道:“那是牟氏家。”陈命官怒视良久,沉默不语。
消息传到牟氏那里,牟家强压怒火备厚礼来见,可陈命官拒不接见。牟氏更加怀恨在心,千方百计要赶走他。但陈命官政绩人品俱佳,用一般手段是赶不走他的。牟氏便心生一计,用钱为其捐官。钱送到省府要员手中,当时的省府要员竟不问这是否陈命官本意,也不考察陈命官的政绩民声,群众反映,组织考核组考核就更谈不到了,收了银子,立刻就将陈命官调离了栖霞县。后来,不再干地方官,却成了铁路专员。
陈命官的存世诗文很多,现在在胶东一带,还不时的会发现一件两件。蓬莱藏书家赵树堂那里有他为黄县县学所做的“重修黄县县学记”。去年,龙口(原来的山东黄县)有人出示了“东牟公学”的匾额,说是陈命官题写的。在蓬莱那里又见到一幅陈纪云的联语。上书:
“染得绿萼初华,便觉暗香在室
借得古人精册,较胜明月入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