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志士、书画家陈纪云(2)

辛亥革命网 2012-01-1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陈纪云实为整个封建王朝科举制度中的最后一名状元,但因适逢清末民国乱世,并没有更多的资料记载。他的名字非但没有进入明清状元名录,

  陈纪云(约1883--1945),名命官,字纪云,号壶公,以字行。山东蓬莱人,陈迪十五世孙,蓬莱生人,其父为陈顾岩是清朝咸丰辛酉年间的拔贡。兄弟五人,他是老二。兄弟们平日攻读诗书,皆有所成。在这次会考,陈纪云于清宣统2年(1910年)“状元”(因清王朝行将灭亡,并未实授)。后赴日本留学,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回国后初与秋瑾等组织革命,后与徐镜心、谢鸿焘等在烟台创办东牟公学,宣传革命。回家乡烟台从事革命活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志士。1928年历任栖霞县长、乐陵县长。1911年任山东省谘议局议员、资政院议员、南京国民临时政府参议院议员,山东省公署外交主任、胶济铁路机要课课长、时任交通部驻胶济铁路管理局专员。铁道部专员等职。至二十年代后期寓居青岛,住址:兰山路6号。为人淡泊,善画事,能诗文,工书法,擅行书,书法造诣颇深,曾入《中国书法家大词典》。

  山东蓬莱曾经有条状元弄,是纪念清末“状元”陈命官(纪云)的。在今实验幼儿园东部登州街道长裕社区内,有一处南北走向的胡同,人称纱帽街,如今的纱帽街两侧,住着蓬莱望族陈家。那可不是一般的街道,历史上在明清两代,这里出过四位尚书,八位进士。“一门三进士,全家尚书郎”是嘉靖皇帝给予的封号。实际上,陈家出的人才不止这些:仅历史上有记载的,东陈家后代就出了四个文进士,分别是陈鼎、陈鼎之子陈其学、十几代孙陈梦充、陈驷门;西陈家则出了四个武进士:陈博、陈雷、陈梦龙、陈经佑。值得一提的是,明万历年间三代皇封东陈家,至于后人陈人蛟任光禄寺署正,陈人弟任汝宁同知,陈人登任枣强知县,陈梦琛任户部郎中、思州知府,陈梦玮任南京文林郎、山西路路安府黎城知县,陈梦淑任守备,陈之俊任守备,直到清末全国举贡会考第一名陈纪云(实为状元,未授)。陈家可谓头戴乌纱帽者比比皆是,即此得名,从明朝起,清朝、民国,纱帽街一直沿用至今。登州古城建筑中牌坊众多,总共有50多座,其中陈氏家庭就占九座,约占五分之一。

  清末状元陈纪云缘何成辛亥革命志士呢?原来在清王朝的宣统二年,也就是1910年,在整个封建王朝行将就寝,风雨飘摇的时刻,又举行了一次全国范围的举贡会考。本来在光绪33年(1907年),清政府已经废除了科举制度。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离世后,溥仪登基,礼部为了给新皇帝壮声威,以显示新皇帝重视学人仕子的态度,挽救垂危的清王朝,又勉强在全国搞了一次举贡会考。就在这次会考中,山东省登州府蓬莱县的陈命官考了个一等一名。详见关晓红文章《科举停废与近代乡村士子》(《新华文摘》2006年第二期)“举贡会考在科举停废后又进行了两次,一是1907年,录取吴承仕等367人,二是1910年,录取陈命官等320人,合计687人,录取者均得到吏部授职。如,1909年由吏部签分学部的人员,有案可查的52人中,科举出身者48人,学堂毕业生仅4人”。

  由此可知,宣统年间,仅搞了一次会考,陈命官(纪云)考了第一。不知是新皇帝太小无法殿试,还是清王朝凄风冷雨行将灭亡而无暇顾及,反正陈命官的状元名并没有即成事实。因为没有殿试,状元的名字是不能成立的,后人自然没有将其录进《明清状元目录》。

  陈命官(纪云)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的具体情况,可在《北洋军阀史话》、《甲午战争博物馆馆刊》、《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法制与社会》、《山东籍辛亥革命志士名录》、《辛亥革命历程“烟台等地的起义与独立战争”》、《山东辛亥革命人物资料》、《北洋时期的政局变化》等许多书籍史料和报刊中都可以找到他的名字。1905年8月20日,陈命官出席了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东京组织的17省留学生代表参加的同盟会筹备会和成立大会,成为同盟会的第一批会员。1906年春,徐镜心、谢鸿涛、陈命官等愤而归国,秘设同盟会分部于烟台,并经常赴各县联络,发展会员。为了培育革命力量,陈命官在烟台参与了徐镜心、谢鸿焘、邹秉绶等创办的“东牟公学”,并担当教务长,专以宣传革命为职志。“东牟公学”对外是学校,对内则是同盟会会员南来北往的联络点。同时,他们还创办了《渤海日报》,陈命官任副总编,宣传革命思想。这些学校、报社都成了同盟会员活动的主要场所。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