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青岛任教的万足吾(2)
辛亥革命网 2012-01-1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他“茫然”,是因为他无法排解对大陆亲人特别对7个子女的思念!1978年1 月18日,他首次收到大陆长子德潜的信,兴奋不已,写了《读家书》:“音讯隔绝三十年,书经百难飞眼前。乍看惊喜反疑梦,读罢已是泪涟涟。”退休前,尽管教学繁忙,他也不可能把对子女们的思念深藏不露;退休后,那种切盼祖国统一、切盼与子女们见上一面的感情,就像奔腾不息的江水在脑子里翻滚。万足吾晚年写的思乡诗歌近百首,其中1988年5月第一次回大陆探亲前的诗作,字字血,声声泪,不忍卒读。探亲以后的《还乡诗》19首、《二次返乡诗稿》12首,心境大不相同,对未来满怀希望。他坐着火车和汽车,子女们轮番陪同,从南到北,遍晤所有亲人,遍游了名山胜水,对祖国统一充满信心。在《咏故乡潜江》的结尾,这样写:“据说全市正努力,谋成全鄂模范区。特写此诗非歌颂。极盼未来胜过去。”
万足吾和很多老年人一样,60岁以前忙于工作,为生计奔波,很少注意身体,更谈不上有意识去锻炼。但他一生的生活却极有规律:
退休之前,他黎明即起开始一天紧张有序的工作,晚上11点以前就寝,中午休息片刻(不超过半小时)。退休之后,他也严格按照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来安排一天的生活。
饮食崇尚清淡,从不大吃大喝,过年也是如此。平时喜喜欢吃蔬菜,如白菜、萝卜、土豆、菠菜、西红柿、豆腐、海带、芹菜……
每星期煨一、二次排骨汤或藕汤,喜吃小肉丸子、鱼,十多天炖一次鸡汤或牛肉汤。每餐讲究定时定量,吃八分饱,中餐吃三两米饭,晚餐二两,餐后休息片刻。
常饮淡茶,如茉莉花茶、菊花茶,从来不食用任何饮料以及罐头食品。终身从不吸烟,不饮烈性酒,只是有时饮些葡萄酒,每次亦不超过一两。
除了生活有规律外,万足吾的另一个养生妙方就是坚持运动。他的一生从来不吃任何补药和补品,他常说一句话:“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自从60岁以后,除教书外,他又开始了每天有意识地锻炼身体,坚持做到天天锻炼,从不间断。
75岁以前,他每日晨起甩手1000-3000次,然后在湖边慢跑1500米,在草坪上打太极拳,再做自由体操(想怎样做就怎样做,不受拘束)15分钟;中午睡一小时;晚餐后休息片刻,散步约40分钟;晚上9点做些轻微活动如摇摆操、全身抖动等,用滚水烫脚15分钟,喝半杯牛奶就寝,从不失眠。
80岁以后,他每天早晨起床后就开始做甩手运动。白天他一般散步1500-2000米,至近处公园小憩或看报,再散步回家。天气不好的时候,他就在家中阳台上增加做甩手运动的运动量,并原地小跑10分钟后休息。他曾说:“每天甩手千次,费时20分钟,再慢跑(或快走)10分钟,全身都活动到。只要长期坚持,人人都可达到长命百岁。”
除了生活有规律外,万足吾的另一个养生妙方就是坚持运动。自从60岁以后,除教书外,他又开始了每天有意识地锻炼身体,坚持做到天天锻炼,从不间断。
医生评点:万足吾老人的养生之道,就是生活必须有规律。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每天实行最佳的作息制度,都是一种为我们的健康进行储蓄的行为。好的习惯贵在坚持,只要我们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地贯彻、雷打不动地坚持,健康的体魄自然不请自来。
1993年9月4日,万足吾以百岁高龄在台北桃园寓所辞世。在大陆的子女德萃、德芳、德芬和德滋姐弟4人往台北奔丧。10月25日,由台湾当局“教育部”主祭,在台北第二殡仪馆举行追悼会。林洋港、连战等台湾头面人物亲题的挽额高挂在会场中央,台湾各大专院校师生千余人参加追悼。仪式后,殡车百余辆送万足吾遗体至台北富德墓园土葬。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