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成基:热血灌溉自由花(2)
辛亥革命网 2012-09-27 00:00 来源:扬州日报 作者:张孔生 查看:
投身革命
熊成基一脚来到芜湖,来到姑母家。当时,芜湖反清思潮高涨,是长江中下游的革命策源地。清政府为了巩固血腥统治,在各地设立各类军事学堂,培养新军骨干。1904年夏,安徽招募新军,熊成基考入安徽武备练军学堂。他在学堂里暗中读到进步作品《猛回头》、《革命军》、《警世钟》等,异常兴奋和激动。随后他参加了陈独秀、柏文蔚倡导的同学会和岳王会等革命团体,反清立场更加坚定。
这期间,反满救国的安庆光复会日渐壮大。领导人是徐锡麟、陶成章和秋瑾。早在半年前,徐锡麟得到恩铭器重,被委任安庆警务学堂总办。上任不久,他结识了新军炮队的熊成基,互为仰慕,引为至交,常有来往。
一天,恩铭接到两江总督密电,内附安庆革命党人名单,令其缉拿镇压。恩铭对徐锡麟尤为信任,遂将密电交给徐锡麟,命他侦察缉拿。徐锡麟一看名单,大吃一惊,光复会的主要成员均在名单之中,自己的名字亦赫然在册。徐锡麟深知事不宜迟,决定借学生毕业典礼之际,枪杀恩铭,发动起义。当晚徐锡麟急派一位叫顾松的送密信给驻扎城外的炮营队官熊成基,要他配合行动。
第二天上午八时毕业典礼准时举行,待恩铭和藩台、学台、臬台等人入席后,徐锡麟当即拔枪,向恩铭射击。恩铭身中数枪,倒在血泊中,很快一命呜呼。可惜徐锡麟写给熊成基的信顾松根本没有送到他手上。熊成基没有及时前来接应,错失良机,起义失败。
徐锡麟被捕后,很快被杀。熊成基闻讯赶来,高声大呼:“烈士的血不会白流,我要步徐公之后尘,推翻血债累累的大清王朝!”
安庆起义
1907年起孙中山领导的黄冈、七女湖、镇南关起义,徐锡麟、秋瑾在安徽和浙江发动的两次起义,已成燎原之势,大清帝国已是摇摇欲坠了。清政府为了苟延残喘,1908年秋下令南洋各镇新军于十月在安徽太湖举行秋操。安庆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得到这个消息喜出望外,当即着手起义的组织和准备工作。不料风声走漏,太湖秋操举义的计划夭折,但革命党人没有气馁,他们计划太湖秋操时,三十一混成协在省城安庆发难。熊成基被推选为起义军总司令。为确保起义成功,熊成基派工程营指挥范传甲前往南京,与第九镇官兵进行联系,争取响应;同时又派专人与参加太湖会操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取得联络,以便内外结合,起义一举成功。
11月19日下午,熊成基约范传甲、张劲夫、薛哲、洪承点等骨干开紧急会议,商定以熊成基任队官的炮营为主力,在城外率先起义,薛哲掌管的步兵营和范传甲掌管的工程兵在城内开门接应。当晚9时,东门外炮营首先发难,遭到管带陈昌镛的竭力阻止,当即被起义军击毙;西门外马营起义军也砍伤了阻止起义的管带李玉椿。马营炮营立即会师,全部人马直奔菱湖嘴子弹库。守库正目叫范传国,正是工程兵领导人范传甲的胞弟,当即开门让起义军取足弹药。随后起义军又火烧步兵营防,全营官兵参加起义。
熊成基率领的起义军浩浩荡荡来到安庆城外,枪声炮声响了好长时间,薛哲和范传甲还迟迟不打开城门迎接起义军。原来安庆城内发生了变故。薛哲听到城外密切枪声,曾率百余人前去开启城门,因巡防营严密防范,被迫退回;范传甲也因枪击协统余大鸿被捕;张劲夫更是被看得寸步难行,无法开门接应城外起义军。
安庆城池久攻不下,停泊在江面的会操军舰又向城外的起义军猛烈轰击,起义军死伤惨重。眼看攻城无望,熊成基带着三百多人先到集贤关集中,然后兵分两路取道桐城、舒城向庐州进发,打算夺取庐州。途中又与追击的清提督姜桂题的数百名马队作战,死伤多人,待至庐州,起义军所剩无几,攻城无望,不得不叫士兵各自谋生,以待来日。薛哲、范传甲等革命志士当即也在安庆惨遭杀害。轰轰烈烈的安庆马炮营起义是革命新军夺取政权的尝试,起义虽然失败,但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东渡日本
清廷重赏捉拿安庆起义军总司令熊成基。熊成基辗转山东烟台、大连,于1909年2月到达日本,会见孙中山和黄兴,继续进行革命活动。
熊成基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到日本改名龙潜。一天,他购得一枚西乡隆盛像章。西乡隆盛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活动家,革命首领。熊成基特地在他像后题诗云:“甘为同胞死,君名何可夸。遍流英雄血,灌溉自由花。”熊成基在日本期间,经友人肖异鲲介绍,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1909年3月,熊成基冒着清廷悬赏捉拿他的危险,回东北负责起义发动工作。他在长春与蒋大同、商震、徐竹平等同盟会员密议,以《长春日报》社为联络点,进行革命活动。他多次深入虎穴,到新军第三镇军营和总制署进行策反,以备起事。后因利令智昏的小人臧贯三告密,熊成基于哈尔滨秦家岗下坎兵如栈被逮捕。
为国捐躯
熊成基被押至长春,连夜审讯。次日又转押省府吉林。临走前,熊成基在陈昭常设的“鸿门宴”上宣称:“陈公如此待我,不独我一人之荣幸,我实为革命前途贺……尤为中国前途贺!”豪语却敌,大义凛然。随后他被押至吉林,万千百姓闻讯出迎,一睹英雄风采。熊成基面带笑容道:“诸君诊重!我虽死犹生!吾愿以一腔热血,灌自由之花。我乃为民倡议不遂而死之首领也。今生已矣,我愿继我而起者大有人也!”
熊成基在受审时英勇不屈,不泄任何机密,严辞驳敌,拒绝种种诱降。他大义凛然地说:“诚欲牺牲一身以利社会,俾天下有悲我之遇而继我起者。死我一人,不啻化身为千万人,终有达目的之一日。”他还一再声明,安庆起义“皆我一人主谋,并无主使之人。”随后又写下洋洋两千言的《自供书》。
熊成基被捕后,革命党人和有识之士都在想方设法营救,却因清廷防卫森严未能成功。清廷怕夜长梦多,巴不得早点了结这宗案子。宣统二年(1910年)正月十八日拂晓,熊成基被押至巴尔虎门外刑场。吉林数千民众得知英雄赴刑场,纷纷拥向九龙口为烈士送行。就义前,熊成基昂首对送行民众说:“诸君!诸君!勿疑我为盗、为奸、为杀人之凶徒,我固一慈善之革命军人也!我死愿继我而起者大有徒也!我死,愿中国之富强日进一日,也就死而瞑目!”是年,英雄二十三岁。
熊成基为缔造共和,捐躯殉国。英雄的鲜血没有白流,浇开了中国自由之花。就在烈士就义的第二年,武昌城头的隆隆炮声终于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