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成基:热血灌溉自由花
辛亥革命网 2012-09-27 00:00 来源:扬州日报 作者:张孔生 查看:
百年风雨兼程,百年薪火相传。
100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犹如江河决堤,咆哮奔腾,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亿万华夏儿女振兴中华的伟业从此开始,并发展壮大。在这场百年前的历史风云中,扬州也有众多英雄儿女投身这场救亡图存的浩荡变革中:东关街走出的熊成基领导了安庆起义,以一腔热血浇灌自由之花;仪征城里“一门三雄”盛氏兄弟甘当革命先锋,赫赫英名传响今世……无数革命先烈用热血与生命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立志报国
熊成基,字味根,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十月生于江苏扬州。后来扬州办起了仪董学堂,熊成基便进入仪董学堂就读。
仪董学堂的总教习叫恩铭,一心一意为皇上效力。他规定仪董学堂每天晨会都要高呼“光绪皇帝万岁”、“太后老祖宗圣寿无疆”,大颂大清王朝。照例训词还要将孙中山、康有为痛骂一通,斥之为“乱臣贼子”。而熊成基却十分仰慕岳飞、史可法,仰慕反对大清王朝主张革命的孙中山、康有为。一天,他高唱岳飞的《满江红》,恩铭责令学监给熊成基重责二十大板。
熊家住在东关街,街东头就是大运河。这一年,适逢扬州里下河遭受特大洪灾,颗粒无收,专制腐败的清王朝不肯救济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灾民,成千上万的灾民携儿带女纷纷外出逃荒,涌向扬州城。熊成基亲眼看到官府将饥饿的百姓残忍地关在城门之外。许多百姓冲击城门,惨遭清兵屠杀,大运河面漂浮无数尸体。他深知,不推翻专制腐朽的大清王朝,中国就没有救了。
怀着救国决心,熊成基离开了扬州。是年他1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