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革命生涯中的越乡剑文化色彩(3)

辛亥革命网 2017-06-23 13:45 来源:团结报 作者:李露儿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纵观秋瑾的革命人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她的行为方式与情感走向始终贯穿着一条剑文化的线索,秋瑾的一生与剑结缘,让一部辛亥革命的英雄史

  (三)士气——激励性

  士气的激励性,表现在同仇敌忾,夺取胜利。

  秋瑾擅长演说、写诗、办报、联络,是一个极具感染力的女革命家、宣传家与诗人,一生致力于鼓动民众起来革命。《秋瑾传》描述其演讲之词:“淋漓悲壮,荡人心魄,与闻之者鲜不感动愧赧而继之以泣也。”秋瑾这种宣传革命,唤醒民众的热情来自她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国民落后性的深刻认知。她在许多诗文中写出自己的忧患:

  叹中华祖国,黑暗沉沦。大好江山,忍归异族鲸吞!空有四万万后裔,奴隶根深。甘屈服他人胯下,腼颜献媚争荣。(改造汉宫春)痛我女同胞,坠落黑暗地狱。如醉如梦,不识不知。(“精卫石”序)愿我同胞振精神,勿勿勿勿再醉眠。(同胞苦)

  秋瑾把民众的麻木状态概括为“醉眠”两字,进而意识到唤醒这个昏沉沉的社会需要惊雷闪电,需要榜样与表率。因此她在《徐锡麟就义挽词》中赞扬徐锡麟就义是“虽死犹生”,同时表达了“牺牲尽我责任”的心意。可以说,是徐锡麟身殉革命的精神激励了秋瑾,而秋瑾又用前仆后继的精神去激励后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秋瑾就义后,一大批受她影响的妇女,摆脱封建家庭束缚,毅然投入了辛亥革命的滚滚洪流。她们组成女子北伐敢死队、女子国民军、女子经武训练队等,实现了秋瑾“国民女杰期无负”的遗愿,就是一个例证。

  剑情融融,抒发英雄气概

  古人云:“男人立身唯一剑。”立志竞雄,“巾帼易兜鍪” 的秋瑾,更是视剑为知己,寓情于剑,以剑立身。“气吞胡虏剑如虹,九世腥膻一扫空。”这种高昂、激越、豪迈、带着剑的特性的英雄气概,成为秋瑾情感世界的主旋律。

  (一)剑韵入诗

  秋瑾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留下许多富有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传世之作。秋瑾的诗,允文允武。既不是女诗人李清照、宋淑贞文而少武,缺乏革命精神,也不像女英雄花木兰、梁红玉武而少文,缺乏诗情风骚。比同时代的南社诗人陈去病、高天梅、柳亚子的诗更具有革命性和思想性。秋瑾写了不少直接描述剑的诗作,如《剑歌》、《宝剑行》、《宝刀歌》、《宝剑篇》等。秋瑾的诗充满了剑的战斗精神,剑的高风雅韵。诗中那种“登天骑白龙,走山跨猛虎”的气势;“以天地为炉,阴阳为炭”的胸怀;“不惜千金买宝刀”的豪情;“血浴沧溟夺颔珠”的斗志;“痛饮黄龙自由酒”的理想,喷薄着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绍兴历史上那位“少携一剑行天下”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从小立志报国,誓死恢复中华,诗文中同样剑韵飞扬:“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报国寸心坚似铁,忧国忧家虑万端。”一个“亘古男儿”与一个“辛亥女杰”,可谓心有灵犀,异曲同工。毛泽东称赞鲁迅与陆游应和的旧体诗时说:“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这个评价对秋瑾也是很适宜贴切的。

  (二)以剑为友

  秋瑾交友,唯志同道合。“顾彼豚犬诸儿安足伍!”多年来,她“走遍天涯知者稀”,“ 同调无人眼不青”,彷徨不已。“手持长剑为知己”,是革命的纽带使她找到了挚友与知音。

  从日本回国后,秋瑾拿着陶成章给他的介绍信,去绍兴城西廊门外15里的东浦热诚学堂找校长徐锡麟。那位绍兴口音十分浓重的神枪手对他说:“革命,不应空口说话,首先要行动。”秋瑾立刻明白,自己找到了战友。1905年末,秋瑾在浔溪女学执教时,结识校长徐自华,一见如故,结为生死之交。互赠互和的诗词展示出一对挚友心心相印的情谊:扶持祖国征同爱。(徐自华:赠秋瑾卿女士)知音契洽心生慰。(秋瑾:病起谢寄尘小淑姐妹)

  就是这位曾被柳亚子高度推崇的南社诗人、光复会、同盟会会员徐自华,在秋瑾就义后,冒险营葬秋瑾并执掌竞雄女校,建立秋社。曾护送秋瑾灵柩到杭州的湖南诗人李德群,作对联一副称赞秋瑾与徐自华这对契友:“侠心通剑气,丽句有金声。”

  (三)剑酒伴行

  绍兴是酒乡,剑都。越文化中的剑文化与酒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鸿门宴上的杀气并不亚于剑拔弩张的战场。而谁又能说西施奉献的美酒不是刺向吴王夫差的一把利剑?

  秋瑾善饮。她在许多诗文中有过表述:

  消磨诗与酒,惆怅月兼风。(书怀)斗酒休辞花下醉,双螯喜向樽前列。(满江红)何期一旦落君手,右手把剑左把酒。(剑歌)将军大笑呼汉儿,痛饮黄龙自由酒。(秋风曲)

  从上所述,可以看出“右手把剑左把酒”是秋瑾的形象,诗酒襟怀是秋瑾的风韵。助剑兴,激诗情的催化剂就是酒。

  有酒相伴,秋瑾的胆更壮,情更豪,志更坚。透过秋瑾的文字,我们仿佛看到这样一个生动的画面:一个右手把剑左手把酒的将军(也就是秋瑾自己)一边舞剑,一边痛饮,大笑着高呼:“自由!自由!”这幅光彩夺目的辛亥女杰《剑侠图》,嵌印在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头,难以磨灭。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