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革命生涯中的越乡剑文化色彩

辛亥革命网 2017-06-23 13:45 来源:团结报 作者:李露儿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纵观秋瑾的革命人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她的行为方式与情感走向始终贯穿着一条剑文化的线索,秋瑾的一生与剑结缘,让一部辛亥革命的英雄史
  秋瑾是浙江绍兴人,绍兴历史上无数英雄豪杰,对她有着强烈的感染力。战国时期越王勾践铸剑强兵,卧薪尝胆,灭吴复国的历史,更使她刻骨铭心。秋瑾在《剑歌》一诗中鲜明地写出了自己对越剑及其剑胆精神的崇尚:

  若耶之水赤廑铁,铸出霜锋凛冰雪。欧冶炉中造化工,应与世间凡剑别。

  赤廑山,位于绍兴东南三十里,为欧冶子铸剑之所。在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期间,越王勾践大力发展以铸剑为代表的军事手工业。欧冶子为越王勾践铸造了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巨阙五把宝剑,均“风吹断发,削铁如泥”,锋芒无比。越国人爱剑、击剑,以宝剑为荣。剑,象征着越人兴越、灭吴、称霸的意志与士气。学术界杨义将越国时期的越文化概况为“剑”文化:“所谓剑文化,蕴含着复仇、尚武、励志自强的精神素质。”这种来自越乡故土“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的剑文化基因,深深地渗透在秋瑾的骨髓和血液里。

  纵观秋瑾的革命人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她的行为方式与情感走向始终贯穿着一条剑文化的线索:“《鉴湖女侠》的号——《读书击剑》的印章——手握短剑的照片——颂扬宝剑、宝刀的诗文——勉女权——大通学堂的起义军训——血洒古城街头。”我们看到,秋瑾的一生与剑结缘。剑胆铮铮,剑气棱棱,剑情融融,让一部辛亥革命的英雄史诗闪烁出越乡剑文化绚丽的光彩。

  剑胆铮铮,但恃铁血主义

  在秋瑾革命生涯的轨迹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过场:就是她虽然赞赏过梁启超和维新运动,但是她却没有陷进改良派的泥淖之中,而是迅速站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阵营当中来了。究其根源之一,就是秋瑾身上那种不调和、不折衷、不妥协的“硬气”人格,使她从心灵深处对改良行为产生本质的抵制:

  千金市得宝剑来,公理不恃恃赤铁。……斩尽妖魔百鬼藏,澄清天下本天职。他年成败利钝不计较,但恃铁血主义报祖国。(宝剑行)

  所谓铁血主义,源自普鲁士首相俾士麦的一句名言:“天下可恃者,非公法,惟赤血耳,黑铁耳。”指的是要靠武力与流血去争夺政权,没有中间道路可走。秋瑾在日本时,曾在乡下看到一位掘土少年使用的倭刀莹光可爱,便解下身上的佩玉与之交换。秋瑾在这里以千金市剑的故事为喻,引发只恃铁血主义的革命信念,是十分自然而贴切的。因为铁血正是越乡剑文化剑胆精神在剑的材质与作用两个层面上的体现。恰如《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所说:“锐兵任死,越之常性也。”

  (一)好勇尚武的“硬气”人格

  秋瑾的“硬气”人格,集中表现在不爱红妆爱武装,具有“志雄,性烈,技精,力行”的行为特征。

  志雄——树立 “巾帼易兜鍪”的志向。她自号鉴湖女侠,字竞雄,身着男装,跃马扬鞭驰骋于古城街头,岭间小道。她在男装的照片上自题“侠骨前生悔寄身” ,感叹自己在祖国危亡的时候无所作为。并在《感事》一诗中写道:“儒士思投笔,闺人欲负戈。”盼望拿起武器冲锋杀敌。

  性烈——脾性刚烈,嫉恶如仇。饮酒论国,她怒斥清政府卖国行径,“话到兴亡眦欲裂。”;写诗抒情,她自喻匣中龙泉,“中夜发长啸,烈烈如枭鸣。”在日本的一次留学生集会上,秋瑾拔出倭刀,插在讲台上说:“如有人回到祖国,投降满虏,卖友求荣,欺压汉人,吃我一刀!”显示了一种“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侠女情怀。

  技精——刻苦练武,精于搏击。1891年秋瑾回绍兴不久,就随母亲到萧山外婆家向舅父和表兄拜师学武。后又在绍兴故居北侧的塔山上练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做到了刀、剑、拳、棒、马术等搏击之技精通娴熟。

  力行——投身革命,策划武装起义。秋瑾先后加入反清革命组织光复会、同盟会。秋瑾担任绍兴大通学堂督办,与徐锡麟一起筹划皖浙起义。联络会员、新军,组编“光复军”,起草《光复军起义檄文》。1907年,秋瑾带领学员在龙山南麓大校场上开展兵式体操,在稽山门外禹陵进行实弹射击军训,为起义作准备。当时有人赋诗赞秋瑾:“强权世界女英雄,尚武精神贯浙东。”

  (二)不惜牺牲的“复仇”精神

  越人“轻死易发”的心理品质,很大程度上来自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雪耻报国的那场战争的影响。扬眉吐气的复仇使越人懂得胜利来自浴血斗争。阅读秋瑾诗词中,有许多带有“斩”、“诛”、“头”、“血”的词句,特别醒目。秋瑾正是用这些染血的字眼,阐述了流血牺牲对于革命成功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彻底性: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