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座“光裕庐”看何子渊家族的清廉之风
辛亥革命网 2012-06-2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谢海彬 查看: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民廉生威。
——何东汉(子渊)--中华民国九年春《与罗师杨先生共勉》
原载:罗香林著《兴宁先贤丛书》
何子渊故居——半座“光裕庐”近景
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一生为官清廉,刚正不呵。1920年(民国九年),何子渊奉孙中山大元帅委任赴广州出任粤军总司令部谘议一职。粤军总司令部秘书,原兴民中学教师罗师扬跟何子渊久别重逢,感慨良多,席间特请渊公题辞共勉。上联真迹经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客家学”奠基人、罗师扬幼子罗香林收藏,后由其编入《兴宁先贤丛书》。
威即威信、威望,每一位领导者都希望在群众面前有威信。有威信,才能旗开得胜,令行禁止。不贪不污,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不谋私利,在强化廉政建设的今天,对于领导者来说,这仍是最基本的要求。“公生明,廉生威。”一个欲壑无穷的贪官,其下属必然民不尊官不畏。只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才会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古往今来,备受人们称赞,能千古扬名、百世流芳的历史名人,都是那些匡扶正义、廉洁奉公的清官廉吏。
何子渊这样写,亦是这样做的。他从1918年起,终身担任梅州地方国营股份制大型企业琯坑钨矿董事长,一生经手的钱银不计其数。因革命需要,1925年春,短短几天时间便协助罗师扬县长为平叛陈炯明残部而攻占兴宁县城的东征军筹饷两万大洋。据曾经跟何子渊有过接触,2010年,年近百岁高龄才辞世的“堡垒户”何炳福回忆,据他所知子渊从19岁考取廪生到兴宁县衙赴任,直至1940年75岁高龄才真正退休,回到石马光裕庐养老,期间50多年,从未听说渊公接受过亲朋馈赠。早年他还听何子渊唯一的结发妻子吴太夫人讲,子渊极少拿工资回来补贴家用,每年4·3两纹银的官银奉禄都被他拿去周济革命党人或给乡里乡亲“办事”去了。
“办事”即调解纷争,不管多大的民事纠纷或族姓斗杀到了何子渊那里都迎刃而解,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渊公有什么绝招,不管大事小事均指名道姓要渊公出面调停,何子渊亦不便拂乡民的好意,其实他也有难言之隐。过去,曾经有人问子渊公,平息族姓斗杀、调解民事纠纷是否真有什么绝招?渊公笑着回答说:
“铁脚、累砥、神仙肚”。
铁脚,即硬脚板,意即脚板一定要硬。有时候,为人办事跑一次不行,两次;跑两次不行,三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