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时的清末状元陆润庠(2)

辛亥革命网 2012-06-1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陆润庠年老昏聩,但他对在皇宫中称孤道寡的宣统帝却忠心不渝,奉隆裕太后懿旨,照料毓庆宫事务,仍充任宣统帝的师傅,并接受了太子太保

  朝廷财政困难,入不敷出,陆润庠把财政危机归因于实行新政,借财政危机指斥改革,鞭挞新政。他说:“今日之祸,是因为督抚无权,朝廷无权。库储空虚,寇贼横行,是尤为明显的。编练新军,所用的都是没什么经历的学生,他们的韬略仅是纸上谈兵,用兵则局限于条条框框,还有的说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一旦有事,督抚非但不能调遣,甚至倒戈响应,他们不可信用是显而易见的。如此,则不如停办新军,仍使用从前的巡防兵。当然,对他们需加以整顿。新的审判机构任用的都是未曾听讼的法官,黑白混淆,是非颠倒。旧时干练的老吏,督抚都不敢使用。州县的捕快都被遣散了,把缉拿盗贼之事交给巡警。巡警大都无能,且仅省会城市及通商口岸有巡警,岂能顾及乡里?将来势必遍地皆盗,人民无可控诉。如此,则不如撤销新的审判,象从前那样,把断狱、缉捕之事交给州县。谘议局设立后,各地推举的都是不谙掌故的议员,肆意放言,宿制官员,督抚对他们无可奈何。于是,他们借筹款之名,鱼肉乡里;打着自治的旗号,树立私党。去年资政院开会,有人竟然张牙舞爪,破口大骂,藐视朝廷。他们以能言善辩为通才,以横加讥议为舆论,蜩螗沸羹,喧闹嘈杂,莫可究结。如此,则莫如停办国会,把言事之责仍归于都察院。新设的学堂,聘任的都是不通经史的教员,他们用的教科书,仅能启发愚昧而已;废《五经》而不读,其祸等于秦始皇焚书;暑假星期天,学生毫无约束,他们都是些未成熟的少年,哪能不结伙生事,为非作歹?而伙食费、学费百倍于前,那些贫穷而有才的人,进身无路。如此,则不如停办中小学堂,仍实行科举取士,凡此都与财政有关,而祸害不仅在财政,若不早点了断,必然导致威权下移,大局不可收拾!”尽管陆润庠反对改革,仇视革命,但历史的发展都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资产阶级革命发展到高潮,武昌起义爆发了。

  辛亥后,陆润庠避居青岛。1915年4月4日上海《申报》载《寓公纷纷归青岛》云:“青岛自日德战事起,一时寓公俱迁徙他往。现日本整理该地渐次就绪,曩之因战事迁避者,今又联翩前往,大有燕归故巢之乐。闻其中知名人物颇多,如陆润庠、谭延闿等,凡数十人。但不知诸公对于江山依旧,人物全非,亦有抚今追昔之感否。”说明日德战争后陆氏继续寓居青岛。死后溥仪谥号文端。

  陆润庠能书法,擅行楷,方正光洁,清华朗润,意近欧阳询、虞世南笔法。在苏州留下墨迹较多。尝为留园、狮子林、网师园等园林书联。如为拙政园写“十八曼陀罗花馆”七个擘窠大字,下款署“陆润庠书于鄙寓小怀鸥舫”,又为“远香堂”写52字之长联一付,曰:“旧雨集名园,风前煎茗,琴酒留题,诸公回望燕云,应喜清游同茂苑;德星临吴会,花外停旌,桑麻时闲课,笑我徒寻鸿雪,竟无佳句续梅村。”平时也喜交艺友,或论诗文,或作书画,一时如吴荫培、叶昌炽、潘遵祁、潘曾莹以及太仓的陆增祥等,时有往来。陆闰庠的墨迹有民国出版折装的《陆闰庠相国钱母传》一册全。

 

  陆润庠为苏州寒山寺题联一首:“近郭古招堤,毗连浒墅名区,渔水秋深涵月影;傍山新结构,依旧枫江野渡,客船夜半听钟声。”此联是继唐代诗人张继之后,关于寒山寺不可多得的遗墨之一。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