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立场和努力(2)
辛亥革命网 2012-05-2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楚梦 查看:
随后,宋教仁查阅各国图书数据中有关中国边疆的记载,还有朝鲜数据中有关中朝边境的记载,特别是朝日的图书数据。宋教仁在日本东京帝国图书馆找到的朝鲜古山子《大东舆地图》,其中清楚地绘有白头山、天池(闼门潭),以及鸭绿江和豆满江(图们江)的源头。该图还标有中韩界标。此图足以证实图们江以北的“间岛”地区为中国领土。国际法的论证上,宋教仁多用朝、日方面的数据,尤其境界条约方面,完全用的朝鲜资料。宋教仁还运用了语音学的方法。日本人强辩说豆满、图们(土门)是两条河,豆满(即图们江)是朝鲜境内的河;土门是界河,在松花江源头。宋教仁讨论所谓“豆满”江的源流时,他利用满语(包括女真语)、汉语、朝鲜语进行对比,又用英语、日语及国际音标的发音做比照,最后指出豆满、图们、徒门、土门、图门,实际都是来源于女真语,即图们江,也即中朝界河。“豆满”完全不是什么另外一条河,译成“豆满”是因为朝鲜语中缺少某些发音元素所致。图们、图门是正译,其它是不准确的译法。“然则豆满、土门,果为名异实同之一名词,而土门江即豆满江之说,更无何等之异议也”。[8]宋教仁运用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态度,对国家民族负责的精神,从语言学、国际法、历史、地理等多个角度进行论证,写成了《间岛问题》一书,以确凿的事实证明间岛自古属于中国领土。该书论据之充分、逻辑之严谨令日韩专家学者折服。为了掌握间岛主权的更加确凿证据,帮助政府保卫间岛主权,宋教仁主动与其革命对象清政府驻日大臣联系,希望他能出钱从日人手中购买相关史料书籍:“此次间岛之证据,则非仅凭拙稿及炼之口舌所能尽述,必有确实可捏出证据物不可。而朝鲜古昔之官私著作,则尤相宜者也。幸而炼所知之日人,藏有独得之秘,可以用私人资格买入手。此种机会,不可多得。故日前面禀钧座,恳请将此书收买。炼之意以谓,费数千金,即可得外交上能占必胜之证据,而可争回土地十余万方里,我国外交当局者断无不准之理。”[9]
书成之时,正值中日围绕间岛归属进行谈判,日本某学者闻知此事,许以重酬购买该书版权给日本政府,以换取革命费用。作为一个政治流亡者,宋教仁及其他革命党人得到了一些日本朋友甚至政府或明或暗的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日本是无法成为革命党人的大本营的,支持者的动机与目的另当别论,但客观上他们是给了革命党和宋教仁不少支持的,而且尚若继续革命,还需要更多更大的支持,然而,当一些昔日的“朋友”,要宋教仁以牺牲国家领土主权作为条件换取经费和支持时,宋教仁严辞拒绝了,在他看来,政府再不好,也不能把领土主权让与外国人。他在《致李、胡二星使书》中表明了自己的立场:“‘间岛’问题之起,某以公等政府诸人昏聩无知,将坐使日人攫取我十数万方里之地。政府固所反对,然国家领土,国民人人当宝爱之。吾人今日既未能获与外国交涉之权,则不得不暂倚政府。”[10]宋教仁立即托友人时间差书稿送给清政府驻日公使,由驻日公使转交给袁世凯(一说为清外交部)。据说袁世凯得宋书后,对宋的才学极为常识,去电给驻日公使,邀宋回国襄助交涉,宋以无法脱身拒绝,后袁世凯又委托驻日公使给二千大洋酬金,宋将此款赞助了在日的中国贫困学生。因《间岛问题》一书的帮助,清政府保住了国土。可是,宋教仁却因此遭受了不白之冤和报复迫害,革命党中有人诬陷宋教仁卖党求荣,日本政府怀疑宋为清政府密探,时加迫害。宋教仁对此等闲视之。[11],他以一个政治家的标准要求自己的言行尤其是面对重大问题时的立场,他不会为一己之利或一个组织、团体的利益而出卖国家利益和全体国民的利益,政客混混之流焉能理解他的胸怀?
三、关注西南及其他疆域
宋教仁对于我国西南及其他疆域也十分关注,1911年3月23日至4月9日,宋教仁在《民立报》上连续刊登《故纸堆中之滇人泪》一文。该文是光绪十六七年间,两名鹏越人被其举人师父派遣,化装成驼夫,跟随不怀好意侦察我西南边地情形并绘制地图的四名英国人,用缅甸文所记录下的英国人的行踪及所到之处的历史民俗。自英国人殖民缅甸之后,中国西南包括西藏,就成为英国政府的掠夺目标。这两名普通百姓,正是出于对国土的热爱,才甘愿冒险混于英人中间,吃尽千辛万苦,掌握了英人不轨行为的第一手资料,其中一人因劳累过度,回来将见闻译成汉语后即病逝。可当地政府因不敢得罪英国人,而不允许该书刊印,甚至没有报告朝廷。及至部分国土被英人占用。宋教仁为此等爱国行为所感动,也为当政者对大是大非问题的麻木所痛心,为让国人和当政者珍惜国家领土主权,故将此血泪写成的文字刊于报端并加以注解。在开篇的“绪言”中,宋教仁写道:“用觅得其原稿,按日载报,以见尖高山以西,广漠千余里,实为我之锦腄腴壤。彼英人以十余年之处心积虑,深入稽绘,成为精图,而中国置之不问。”[12]宋教仁的注释中,对两位爱国者所历国土的现状进行了说明,由于统治者的不作为或不珍惜,很多已经丧失他国,让人痛心疾首。宋教仁的目的是提醒国民和当政者,珍惜我们祖先开辟的每一寸国土,尊重每一个中国人的感情。
1911年9月8日,宋教仁在《民立报》发表《中萄澳门划界问题》,就萄政府欲扩充澳门领地,在中国政府没有允许的情况下,擅浚海道,侵害中国主权事件(当时中萄政府正就此事谈判之中),从国际法的角度以及依据历史事实,批驳萄政府以在澳门周边村落建立医院、教堂、学校等为由,将周边地区视为澳门的管辖范围的谬论。宋教仁对于澳门周边的地理状况及历史沿革进行了详细描述和认真探讨,其严谨与细致程度可比《间岛问题》一文。宋文认为“无论从何方面以观萄人之主张,皆甚薄弱,惜中国当局不能从根本上拒绝之,惟就其事实论以立辞,使彼犹得有强辨之地步……今而后,甚望当局诸氏据理力争,勿以国民栉风沐雨所辟之土地轻易与人也。”宋教仁还认为在此问题上,中国政府即便付诸武力也不可退让。[13]
宋教仁的一生十分短促,走上政治舞台更是只有短短几年,然而,作为政治家的宋教仁从未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那就是让中国走向现代化,让国民过上自由快乐的生活。与有些政治人物不同的是,宋教仁的履行责任完成使命是有底线的,这个底线是: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纵观宋教仁的一生,他一直牢牢地守住了这个底线,无论是沦为通辑犯流亡日本时,还是革命成功成为统治者之后,他从未有过有损国家主权和尊严的言行,甚至这样的念头也不曾有过。爱国是很多政治名流、社会精英乃至普通民众的不二选择,与一些人不同的是,宋教仁的爱国不只是喊几句口号,也不只是写几篇文章,更不是把它作为达到目的的工具,宋教仁的爱国是寸土必争的爱国,是身体力行的爱国,是坚贞不渝的爱国,是货真价实的爱国。对于宋教仁来说,爱国是不能有价钱可讲的,也是万万不可收买的,无论作出多大的牺牲都在所不惜。因此,我个人认为,宋教仁才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他的一系列爱国言行将永远是一面镜子,照射出真假爱国者的灵魂。可惜的是,我们的历史学家尤其是民国史研究者,似乎并没有注意到宋教仁的政治品格特别是他的爱国情怀以及他与有些爱国者的区别。
注释:
[1][2][3][4][5][6][7][8][9][10][12][13]《宋教仁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 第11页,第15页,第16-17页,第177-178页,第212页,第535页,第228页,第117页,第62-63页,第67页,第236页,第369页)
[11]吴相湘著《宋教仁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 第39页)
楚梦,本名倪章荣,湖南人。作家,文史学者,中南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