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会员施景琛与他的三个女儿(9)

辛亥革命网 2012-05-1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画坛女杰施聆秋1935年来青办画展。在民国画坛,有“三菊”、“三吴”、“三秋”之目,皆是对一个圈内画家的肯定。 ,同盟会员施景琛与他的

  著述颇多。其历史学著述有《泉山古物编》、《泉山全集》、《福州文物实纪》、《京华残梦录》、《泉山沿革纪略》、《闽都古迹设计》、《鲲瀛日记》等,在今人研究京闽台历史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三位女儿幼承家学,对诗词,绘画,颇多建树。施景琛的长女施秉端(聆秋)(《历代画史汇传补编》将其列为清人,而且,介绍其字“聆秋”为“秋舱”之误,谬也。俞剑华在《中国美术家人名词典》词条介绍中,亦从其谬。),中年游历于海上,擅长山水、花卉,为民国时期海派画家。1935年,施秉端、施秉庄、施秉雅三姊妹印行《泉山甲子元旦画册 》。此书由晚清太傅(清帝师傅)陈宝琛题签,施景琛诗序。一时间在我国画坛传为佳话。 20世纪40年代,“三秋”曾先后在北京、上海、杭州、青岛举办三秋画展,名噪一时。1935年7月13日至 19日,“三秋”之一的施聆秋,在天津、大连、北平、南京举办个人画展后,携其个人和其妹浣秋作品200余幅来青岛,在位于浙江路9号的基督教青岛青年会举办个人画展。作为当时著名的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系第一届毕业生的施聆秋,在青岛举办画展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岛城很多美术爱好者的关注,画展举办期间,纷至沓来,一睹女画家的风采与佳作。

  施秉端的作品今日已很少见到。1988年11月22日《福州晚报》还曾报道过《画坛“三秋”了却家乡办展夙愿,施秉雅画展在逸仙艺苑举行》的消息。内中老三施秉雅的作品保留下来不少,老二施秉庄和老大施秉端的作品今日已很少见到。

  不过,老二施秉庄另有一段佳话。她与王真、王德愔、刘蘅、何曦、薛念娟、张苏铮、叶可羲几位才女多是中学语文教员,共同师从诗词大家何振岱。每隔一段时间,她们便有一次吟诵集会,留有一本姐妹合集《寿香社词钞》(大16开本、木版,线装)。老二施秉庄自有《延晖楼词》,其中《风入松·如秋庭理琴》是这样写的:“篝灯明灭断人肠,睡少觉宵长。啼泪雁缘何事,向西风,各谱宫商。侬也起操弦索,孤心迸入炉香。更深月落气初凉,照幕是霜光。般般客里浑无奈,甚琴声都异家乡。明日试看林叶,故应近岸先黄。”她们知书达理,处乱世而波澜不惊,秉得天地之钟灵毓秀而孤芳自赏;她们文采风流、道心侠骨、婉丽多情、风格清迥,由此可见一斑。

  附:太虚法师题诗《题刳蕉所藏山水图》(图为施聆秋女士作)

太平洋中波不平,蓬蓬海气鱼龙腥,未能铲却普陀好,轩然天半头峥嵘。

何处天地开鸿蒙?一山飞堕来相争。漠漠青雾生白璧,森森丛木蔽大明。

欲停不停松间云,将瞑未瞑霞际城;翕辟变化有神鬼,岩岫顷刻换阴晴。

正怜孤屿失辅助,更见群峦纷奔迎,隐约天童乳峰突,迢递天姥腰带萦,

欹岸侧岛因依立,起伏多端势纵横。一桥阔卧溪水清,有客背人携杖行;

不知游客是归客,却看茅屋非茅亭。刳蕉扪图忽大笑,深谷还惊春雷鸣。

画师先疑郑广文,细向苍崖认姓名,如何雪肤花貌人,胸中邱壑偏老成?

想见落笔风劲疾,恍闻万树腾秋声;始信宇宙心所作,一体不分情无情。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