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会员施景琛与他的三个女儿
辛亥革命网 2012-05-1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画坛女杰施聆秋1935年来青办画展。在民国画坛,有“三菊”、“三吴”、“三秋”之目,皆是对一个圈内画家的肯定。20世纪30年代,当时在全国美术界提起画坛“三秋”无人不晓,“三秋”是指三位女画家,即施秉端(聆秋)、施秉庄(浣秋)、施秉雅(味秋)三姊妹。“三秋她们生于福建长乐的施氏家族,“三秋”之父是老同盟会员施景琛。
施景琛 (1873~1955年) 字涵宇,晚号泉山老人,娶有元配黄普兰、侧室张如兰、张蕊仙,生有四子八女。4子为秉章、秉望、秉智、秉仁(早逝);8女为秉端(聆秋)、秉庄(浣秋)、秉雅(味秋)、秉漪(剑秋)、秉黛、秉岚(史明)、秉秀、秉翠。其中聆秋、浣秋、味秋为著名女画家,号称画坛“三秋”。
施景琛少年即勤读诗书,才华横溢,胸怀大志,秀才出身,光绪二十三年丁酉举人,后迁居榕城泉山之麓贡院里(今福州鼓楼区中山路)。于1898年戊戌变法后废科举,断其科举仕途,从而秉承父志,致力于地方事业,著有《劝蚕说》(见《皇朝经济文编》卷四十四)等。1903年以观察员身份赴日本大阪,参观世界博览会,后又两次赴日本考察。 1905年创办泉山女子学堂。几乎同时还创办了福州西城小学堂《普通报》,曾刊载《为秦始皇立碑山海关口》一文(萨贞豫、翁文吉、潘守正等学生的作文,列为优秀作文)。1907年由陈璧提名,福建总督松寿聘请施景琛为福州苍霞精舍(中学堂)监督。(福州苍霞精舍于1909年改名为福建官立中等工业学堂,解放后又发展成福建工程学院。)1909年10月福建省咨议局成立,施景琛被推选为常驻议员。创办泉山学校(民国后改为女子职校),清末年间他还任过商业学堂监督、水产讲习所经理、工务总会经理等职,以候补知县任用。
1912年加入同盟会。同年2月奉制军松鹤龄之命,赴台湾考察,调查实业。后将行程笔记整理,撰成《鲲瀛日记》印行,为近代台湾地方史重要参考书之一。此段史实,可见其1912年的《鲲瀛日记》自序:“余自束发受书以来,即慕宗悫之为人,乘风破浪,未尝一日忘也。戊戌政变后,都人士多负笈出洋,采彼之长,补我之短,于大局不无所裨。余以牵于社会事业,蜷伏里闾,读万卷书,既有未逞,行万里路,又有未逮,吾心滋戚焉!岁癸卯,日本大阪适有内国博览会之举,周子迪方伯檄余为视察员,蓬莱咫尺,一苇航之,彼邦文物,略窥梗概。岁甲辰,姚稷臣学使持节吾乡,檄余再渡,考察学制。归国后,次第手创泉山幼儿园、女子职业学校、男女两等小学校、苍霞中学校、高等工业学校,投身教育,倏忽十年。岁壬子,松鹤龄制军檄余渡台调查实业,盖有所设施也。余三渡扶桑,耳目所得,若存若亡。然彼都所贻官吏之法令、社会之条规,已汗牛充栋矣。癸卯、甲辰两次之报告,闽吏多有采而行之者。壬子之言,则尚有待也。爰将鲲瀛日记付之梓人,非敢问世也,聊志壮游之鸿雪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