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禹梅“演义”孙中山(2)

辛亥革命网 2012-05-08 00:00 来源:《团结》杂志2012年第1期 作者:汪校芳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众多的研究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文章中,庄禹梅以庄病骸笔名出版的《孙中山演义》,是其中可以传世的一本。 ,庄禹梅“演义”孙中山,

自左至右依次为庄禹梅的大女儿庄霞、夫人吴珠梅、胞妹、庄禹梅本人及外甥 

  庄禹梅考完秀才后,赴上海就读理科专修学校,决心科学报国。可见,庄禹梅第二次参加考试,并非向求功名走仕途目标的妥协,只是为了给亲人一个慰藉。在上海求学期间,庄禹梅读到了《思痛录》、《革命军》等书籍,邹容编的《思痛录》内有《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等,使其革命思想日渐萌发。

  由于当时中国产业落后,庄禹梅理科专修学校毕业后无用武之地,只能奔波于上海、宁波之间,以教书和卖文为业。1906年,庄禹梅在家乡镇海组织镇海教育会,根据中国教育会“以教育中国男女青年,开发其智识,而推进其国家观念,以为他日恢复国权之基础为目的”的宗旨开展活动,使之成为宣传革命的机关。1910年与文友一起在宁波创办了《宁波小说七日报》,在上海创办“艺文函授社”,自编讲义,用通讯的方式向学员授课,开创了早期的函授教育。

  在上海,庄禹梅认识了陶成章,并经陶介绍,于1910年先后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拥护孙中山的革命主张,进行革命活动。

  1911年,庄禹梅利用自己任镇海县庄市小学校长的身份,积极宣传革命,“因为凡是我碰到的人,我总要讲几句革命话,弄得胆小的人都不敢来近我”。当得知广州“三·二九”起义失败,一位同学牺牲的消息,庄禹梅着力搜集有关起义的各种信息,宣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事迹。武昌起义成功,全国各地纷纷响应的喜讯传来,极大地鼓舞了庄禹梅的革命士气,11月6日镇海光复,年青的庄禹梅以他的出色表现,被推选为镇海县临时参议会参议员,担任县公署教育科科员。

  1916年8月22日,孙中山视察宁波,在宁波省立第四中学(今宁波东恩中学)礼堂的宁波各界代表欢迎会上,发表了一次重要演说,提出“振兴实业、讲求水利、整顿街衢”三点意见。庄禹梅不但聆听了中山的演讲,还作为中山的秘书,担任记录。记录稿经孙中山亲自修改后,发表于《四明日报》、上海和杭州的《民国日报》上,后收入《孙中山全集》第三卷。在陪同孙中山考察宁波过程中,孙中山与庄禹梅亲切交谈,并拍着体质单薄的庄禹梅的肩膀说:“挺起胸膛来,不做东亚病夫!”

  庄禹梅自加入同盟会起,一直拥护孙中山的革命主张,自聆听孙中山的演讲、与孙中山面对面的接触后,崇敬之情日增。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庄禹梅决定写一部反映孙中山革命生涯的作品,表达由衷的崇敬之情。他留心搜集有关孙中山革命活动的史料,在文友们的帮助下,征集到国内外有关专著、报章杂志、清末稗史野乘,以及部分未曾发表的手稿等300余种,认真研读,缜密构思,历时半年,终于1927年3月出版了《孙中山演义》。庄禹梅在书前的自叙中说:“孙总理革命四十年,本其经验所得,创为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与联俄、联共、农工联合之三大救亡政策,索诸吾国,无此伟人……世之慕吾党而愿为总理信徒者多矣,顾其于总理一生之历史,则知之者鲜,于总理主义策略之由来,知之者更鲜。今欲使海内外人士及后之来者慕总理、敬总理之余,更深知总理之生平,则是书之著,又乌可缓?”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