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会会员沈靖:两次荣获最高荣誉勋章(2)
辛亥革命网 2012-05-02 00:00 来源:瑞安日报 作者:许希濂 查看:
据史料记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时,孙中山先生任命沈靖为入伍生(学生军)总队长,受命培训两广、两湖、江浙、云贵等省的讲武堂、陆军小学选送生工作。其时,广西和湖南籍的黄绍弘、白崇禧、唐生智、何健等优秀入伍生均是他的学生,后来他们都成为民国时期的重要将领。袁世凯为扩充北洋军的实力,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竟不择手段去笼络各地有才干的军人。袁氏素闻沈靖是个能文善武的将才,于是以北洋政府的名义授他少将军衔为诱饵,并诱其率入伍生北上受训,欲将他们并入由北洋政府控制的保定讲武堂。沈靖见情况不妙,拒不与之合作,结果师生数十人被包围软禁在保定,处境十分险恶。但沈靖临危不惧,大年除夕,乘警卫松懈之机,连夜率学生上火车南下,化解了危机。尔后他又随孙中山先生,参加了护国和护法运动。这些史实在黄绍弘等人的回忆录中亦有提及。
1923年,广东革命政府建立后,孙中山任命沈靖到粤闽赣等省招募革命军数千名。此后,他在广东革命军中先后担任团长、师长及军部参谋等职。沈靖的军事才干和练达的工作作风,一直为孙中山先生所赞赏,称他年轻有为,办事得力。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的噩耗传到广州时,沈靖极为悲痛,在他致亲友的信函中说:“中山先生道德高尚,学识渊博、待人和蔼诚挚,处事认真公正,人莫与伦比……”1926年北伐战争伊始,沈靖就任李济深所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中将参谋长、参议之职,随军北伐,转战两湖战场,为北伐军攻占武昌,彻底摧毁了军阀吴佩孚割据两湖的分裂局面,作出了一定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沈靖任国民政府中央军委员会秘书处处长,他的工作十分繁忙,日夜收集各战区、各集团军的战况,为最高统帅部提供各种战时讯息。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根据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订的《共同宣言》,美国宣布对日作战,并派遣同盟军进入我国各大战区,协同我军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由于工作需要,加上沈靖精通英语和日语,于是他受命兼任中国军方和盟军合作抗日的最高联络官。这一时期,他为同盟军提供有关军事资料,各种图表地标,研订作战方案和实地勘察等工作。他工作踏实,认真负责,提供材料确切实用,而为友军所敬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不久,他获得美国总统杜鲁门颁发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自由一级勋章。在其表彰证书上,书有中英文字的说明“沈靖将军自1941年至1945年在共同对敌期间,协助友军作战,颇多建树,特授自由勋章,以表功绩”。这是他军旅生涯中第二次获得最高荣誉勋章。
酷爱诗画 堪称儒将
沈靖由一介儒生而为职业军人,而且是民国军界资历较深的高级将领,但他依然保持那种特有的知识分子气质的儒雅之风。他戎马一生,作风正派、忠于职守、不善攀附、洁身自好和淡泊名利,堪称儒将。1945年9月2日,中国战场的日军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决定将沈靖列入中方受降代表之列,接受败将冈村宁次为代表的日军投降仪式。这本来是个名利双收的美差,但沈靖却以军事委员会工作繁忙,又以冈村宁次曾是昔日留日士官学校同学而回避为由,不宜担任此任,婉言谢绝,退而避之。
“将军岂止在战场”,沈靖平时酷爱诗画,擅书能画,常在军旅之余题诗作画取乐。此外,他的行书功底很深,在绘画方面尤精于画梅。上世纪80年代初,笔者曾去沈家专访过80多岁的沈士奇先生(沈靖之子,曾任瑞中校长,现已故),欲在他家观赏沈凤锵和沈靖遗留下的一些书画之类的遗作。据沈士奇先生当时回忆:“三四十年代,他父亲在南京、重庆工作时,常与于右任、柳亚子、蔡元培等民国元老及文化界胡适、沈伊默等人交往甚密,经常一起论诗品画。退役在家时也作过诗画。但这些诗画作品和信札等遗物均在‘文革’时流失,荡然无存。”幸亏最近,瑞安沈氏宗族在修补《瑞安沈氏宗谱》时,经其族人沈洪保、沈泳诸先生多方搜集,才发现温州图书馆和温州博物馆尚收藏沈靖的梅花轴画两幅及沈靖亲笔抄写其父亲的《天籁阁诗集》一册,保存完整,弥足珍贵。
1946年夏,国民党撕毁国共两党的《停战协定》,内战爆发,国内战云再起,政局混乱,社会动荡。时已年近古稀的沈靖审时度势,借机退役,息影家园。在瑞安解放前两年,他一直蛰居故宅,杜门绝客,以金石诗画自娱。新中国成立初期,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的宋庆龄、李济深,以及何香凝、廖承志母子等领导人十分关心沈靖将军,获知他尚在浙江的老家,曾多次来电来函,邀请他赴京,到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工作,遗憾的是沈老已疾病缠身,卧床不起,无法启行。后于1953年春卒于家中,时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