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会会员沈靖:两次荣获最高荣誉勋章

辛亥革命网 2012-05-02 00:00 来源:瑞安日报 作者:许希濂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早在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时,由黄兴介绍,沈靖加入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我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为瑞

  上世纪初期,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创立民国”的反清反封建专制的民主革命思潮推动下,我市一些留日学生,纷纷加入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或革命团体。据《瑞安市志》和《瑞安沈氏宗谱》记载,我市留学日本士官学校的沈靖,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早在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时,由黄兴介绍,沈靖加入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我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国民党前身),成为瑞安留日学生中第一个同盟会会员。回国后,他追随中山先生,先后参加辛亥革命、护国护法运动、北伐战争等重大的军事活动,三四十年代又参加反法西斯的抗日战争。据有关史料记述:沈靖在近40年的军旅生涯中,功绩卓著,曾两次荣获最高荣誉勋章,是我市在民国时期武备界不可多得的将才。

  弃文习武  投笔从戎

  沈靖(1875—1953),字建豪,又名嘉绩,出生于瑞安原城关沈氏望族的官宦之家。父亲沈凤锵(1853—1932),字桐轩,晚号云鹤山人,光绪壬午科举人,戊戌大挑(从举人中选拔官员)二等。曾任湖北宜昌通判、郧县知县和湖北乡试同考官等职。光绪二十九年(1903),他由清廷派驻日本任海陆军留学生副总裁(相当驻日使馆的文化参赞),主管中国留日学生事务。沈凤锵也是我市晚清时期名儒之一,著有《天籁阁诗集》。

  出身书香门第的沈靖,幼承家学,6岁即随父习儒学,12岁起师从晚清大儒孙诒让习诸子和经史,18岁中温州府学秀才,为族人刮目相看,称赞不已。光绪二十八年(1902),孙诒让先生见年仅24岁的沈靖才思敏捷,文笔练达,遂举荐他到湖北提学使黄仲弢(绍箕)主办的江楚编译局任职,历时两年。此一时期,他接触了许多国内外重大的时闻和时论,对他影响很大。光绪三十年(1904),日俄战争爆发,列强为争夺我东北三省,竟在我国领土开战,互相厮杀,数十万中国人民惨死在战祸中。沈靖对清廷的腐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非常气愤,毅然决定投笔从戎,当即弃职东渡日本。后在他父亲的帮助和支持下,先入振武陆军学校;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与湖南人程潜、山西人阎锡山、周荫人及日本人冈村宁次(后为日军侵华时期驻华北屯军总司令)等为同科同学。在留日期间,他结识了孙中山、黄兴,蔡元培、章太炎等革命先驱,经常聆听他们的演说,并由黄兴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是我市最早加入同盟会的成员。宣统六年(1908),他毕业回国后,那时科举制度虽已废除,但按新制规定,凡留洋学生回国后须经廷试方可任用。沈靖经武科廷试合格,入编江南(南京)新军徐绍桢为统制所辖的部队任三十二标三营管带(营长),从此他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戎马生涯。

  光复南京  荣获勋章

  辛亥革命前夕,清王朝已处在风雨飘摇中,此时,沈靖正在江南新军中秘密发展同盟会会员,壮大革命派的势力,伺机武装起义。1911年春,同盟会及其他革命团体领导的反清武装起义的革命烽火燃遍大江南北,继广州黄花岗起义后,四川保路运动兴起,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序幕。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在武昌起义,攻占了湖广总督府衙门,宣布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的胜利,鼓舞了全国人民,不到一个月,南方14个省和北方的陕西省纷纷响应,先后宣布独立,都建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江苏巡抚程德全见清王朝大势已去,将江苏巡抚衙门换上中华民国江苏省军政府的牌子,自己也摇身一变,由大清国江苏巡抚冠上中华民国江苏军政府都督之衔。统制徐绍桢率所部新军亦全部起义加入革命军。然而,效忠清朝的清军绿营兵协统张勋所部清兵仍然占据南京城,并以其最精锐的兵力控制雨花台据点负隅顽抗。革命军以沈靖的部队为先锋,并由他指挥著名的“雨花台之役”。此次战斗打得十分激烈。沈靖身为指挥员,一直身先士卒,英勇作战。他虽然腿部中弹受伤,仍然沉着指挥部队猛打猛攻,双方历十余天的拉锯战,最终毙敌百余,攻占了雨花台。与此同时,浙江革命军的攻宁支队在朱瑞的率领下进攻南京,在苏浙联军协同作战的强大攻势下,清军大溃,南京光复。后来张勋率其残部退守徐州,拥军自重,割据一方。此后,他的士兵仍留辫子,以示永远忠于清王朝,史称“辫子军”。1917年,他曾率“辫子军”进京,重演“复辟丑剧”,其结果与袁世凯称帝一样,成为千古罪人。

  在南京光复的战役中,由于沈靖指挥有方,部属作战勇敢立了首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发给他最高的荣誉奖章——金质的共和勋章。

  八年抗战  再次授勋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但沈靖仍然站在孙中山先生一边,在为捍卫共和,维护《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的反独裁、反复辟的护国和护法运动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