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会议员陈黻宸:正直无畏 勇立潮头(2)

辛亥革命网 2012-04-28 00:00 来源:瑞安日报 作者:马邦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辛亥革命中,被誉为“海内师表”的瑞安先贤陈黻宸,与当时全国众多仁人志士一样,勇立潮头,自觉投身时代洪流,为民主革命、共和事业

  不久,传来四川总督赵尔丰悍然逮捕蒲殿俊、罗纶、萧湘等人,枪杀请愿群众32人,造成“成都血案”的消息。陈黻宸义愤填膺,当即以浙江咨议局议长名义通电全国,反对清廷野蛮无理的高压手段,要求将盛宣怀、赵尔丰斩首以谢天下。并告各省咨议局共同响应。一时间,众情激愤、舆论大哗,“保路风潮”席卷全国各地,成为加速清廷灭亡的导火索。

  支持光复  筹建省城民团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陈黻宸兴奋地说:“清之天命尽矣,革命军必成!”他对民主共和充满期待,立即会同曾经总理全浙铁路的汤寿潜,秘密筹划组织民团以响应。他以议长名义联络商会、绅士组建省城民团。由汤寿潜任总理,自任副理,并由汤尔和、楼守光,马叙伦分管上、中、下城的巡守。当时,民团在咨议局召开筹备成立大会,并提呈巡抚下照会予以承认。

  民团初建没有枪械武器,陈黻宸同督练公所总参议袁思永商量,请他尽快拨给一批新式枪支加以配备。袁思永是汤寿潜的门生,对陈黻宸亦很尊敬,便一口答应。但不知怎的却走漏了风声,巡抚增韫不仅把照会压下,这批新式枪支也被预先提取,没有转到民团手中。

  当时全国的革命形势已如星火燎原,势不可挡,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杭州光复后,汤寿潜就任浙江都督,并于11月7日,宣布成立浙江军政府,陈黻宸任军政府民政长,陈季衡为司法长,沈钧儒为交涉长,诸辅成为交通长。但清廷在浙的封建顽固势力,并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浙江巡抚增韫,将军德济都是反对辛亥革命的死硬派,竟悍然下令驻守杭州的满营协领贵林,妄图率军抵抗军政府,还公开叫嚣不惜糜烂地方,也要和革命军作殊死之战。

  贵林是个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他虽是满人,但平素与陈黻宸的交情不错。为了避免流血冲突,陈黻宸冒着生命危险,潜入兵营。他力劝贵林说:“改革政治,势无可逃,逆潮流而动,只能给百姓带来灾难。糜烂地方,死亦负疚。”敦促他认清形势,勿作螳臂挡车之举而自取灭亡。贵林开始还在犹豫不决,经陈黻宸的再三开导,又征得母亲同意后,终于率旗营士卒缴械归降。陈黻宸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保护了杭州地方的安宁。

  想不到他本人却因降抚旗营,而遭嫉妒猜疑,贵林也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死于非命。陈黻宸于是力辞民政长一职,回温州组建民国新政社,并创刊发行温州首家新闻日报——《东瓯日报》。他推举章炳麟为社长,自己为次长,以振作国民精神为宗旨,大力宣扬民主、鼓吹共和。

  正直无畏   坚持反袁倒段

  1913年,中华民国国会成立,时任北京大学史学教授的陈黻宸,当选为首届国会议员。袁世凯窃国称帝期间,曾以威胁利诱手段,要求各省上“劝进表”。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传令北京大学校长胡仁源,要他组织全校教授率诸生,共同拥护袁世凯称帝。陈黻宸当时既是北大教授,又是国会议员,德高望重,自然首当其冲。袁特派人持10万银元,劝说他率北大学生倡议拥袁称帝,结果被严词拒绝。陈自知北京不可久留,毅然离职而去,一时轰动全校,有“挂冠教授”之誉。在陈黻宸带动下,北大师生奋起抵制、“独未从贼”。1916年12月,袁世凯称帝失败,在全国上下一片唾骂声中死去。

  1917年,黎元洪出任中华民国总统,特聘陈黻宸担任总统府高级顾问。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总统黎元洪和总理段祺瑞都主张参加协约国,与德国绝交。但孙中山等有识之士与国内众多的社会团体,都认为中国没有必要参加世界大战、介入列强的纷争之中。各省议会、商会等团体组织便以安定秩序、振兴实业为由,纷纷通电表示反对。当黎元洪得知段祺瑞以参战的名义,向日本举债扩展势力的消息后,也转变了立场与态度。陈黻宸作为国会议员,坚决反对段祺瑞祸国殃民的卑劣行径。在两院的议席上,他谔谔侃侃,敢怒敢言,“首劾段祺瑞病国病民”, 那正直无畏的举止、大义凛然的表现,赢得了议员们的同声赞誉。

  张勋复辟后,陈黻宸痛心疾首,时刻都在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而忧虑。此时,又传来胞弟陈侠亡故的噩耗。他南下奔丧,因悲愤交集、忧伤过度而逝世,终年59岁。

  “学校留教泽,议院著直声。立德立言,卓荦堪称不朽!”这是后人对“海内师表”陈黻宸一生的评价。与众多爱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一样,陈黻宸在辛亥革命的关键时刻,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列,其历史功绩和地位是不可磨灭的。正是一代代不辞艰辛、不避生死、不断探索、英勇奋斗的爱国者、改革者和革命者,构筑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让我们沿着先辈开辟的道路不断前进,扬我中华之威,傲立于世界之林。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