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中的瑞安人(2)
辛亥革命网 2012-04-28 00:00 来源:瑞安日报 作者:何光明 查看:
南社之五位瑞安先贤
南社是一支卓有成效的文化大军。当时在革命党内有南社是同盟会宣传部之誉,后又有“文有南社,武有黄埔”之说。南社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推翻封建统治为宗旨,自觉地举起反清大旗,借诗词酬唱会友,提倡民族气节,发扬爱国民主思想,大造革命舆论,抨击清朝统治的腐败无能。在《南社社友姓氏录》中记载着5位瑞安先贤,笔者现做如下介绍:
王凝(1883.11.26 — ? ),名来绥,号冰肃,别号潜崖,出生于永嘉千石王氏望族,居瑞安城关小沙巷。岁贡生。光绪二十二年 (1896) 丙申三月,为瑞安学计馆第一期学员,其间为瑞安天算学社会员。光绪二十八年(1902)壬寅,转入瑞安普通学堂高级组。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 戊申,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师范科学部(即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其前身是养正书塾),覆试奏奖师范科举人,授职直隶州知州。民国元年(1912)壬子,按照《小学校令》,学堂改称学校,监督(总理、堂长)改称校长,由政府任命王凝为瑞安县立高等小学校第一任校长至民国四年(1915)丁卯。民国九年(1920)庚申,内务部以办赈异常劳绩,呈准以简任职,调江苏审计署协审官任用10年。据瑞安玉海楼馆藏的《云江吟社诗》记载,民国十九年(1930),王凝为陶社(后称云江吟社)的社友。民国廿年至廿二年(1931—1933)曾任瑞安县教育局局长。近收集到他的存诗29首。
洪炳文(1848—1918),字博卿,号楝园,居瑞安城关柏树巷9号,花信藏书楼主人,别署祈黄楼主人、悲秋散人、绮情生、花信楼主人、好球子等,先后师从林梦柟、黄体芳、孙锵鸣等。博学多才,善赋诗词,是晚清文坛上一位成就卓著的剧作家和诗人。他是瑞安继高则诚之后中国剧坛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剧作家。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从事写作事业。平生著述颇富,据现在所知约有90余种,内容涉及诗词文赋、经史训诂、乡土史料、农林渔牧、医药卫生以及西方科学技术的研究与阐发等。以戏曲创作成就最著,数量多,有36部,题材广泛,表现手法新颖。其中有传本存世者21种:《悬岙猿》、《警黄钟》、《芙蓉孽》、《秋海棠》、《挞秦鞭》、《后南柯》、《水岩宫》等较有名,其中《警黄钟》、《后南柯》、《悬岙猿》等,均被阿英(钱杏村)收入《晚清文学丛钞》。如《白桃花》昆剧剧本,该戏写太平天国将领白承恩为响应平阳金钱会起义,率众将前赴救援,不慎在瑞安雷桥遭伏击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