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中的瑞安人

辛亥革命网 2012-04-28 00:00 来源:瑞安日报 作者:何光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南社成立前后,历时10多年,共拥有社友1650余人,几乎囊括当时中国的文化精英,如黄兴、宋教仁、沈钧儒、李叔同(弘一法师)、马叙伦、邵力子

  南社是近代中国声势浩大的文学社团。在中国社会新旧交替的时代,南社汇集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中许多知名诗人、作家和学者,他们以笔为枪,为推翻满清封建统治大声疾呼,鸣锣开道,在辛亥革命前后产生积极的历史作用和巨大的社会影响。据统计,南社成立前后,历时10多年,共拥有社友1650余人,几乎囊括当时中国的文化精英,如黄兴、宋教仁、沈钧儒、李叔同(弘一法师)、马叙伦、邵力子等均为南社社友,其中也不乏瑞安籍的社友,他们积极溶入其中,不遗余力地作贡献。

  “陈高柳”创办南社

  南社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以推翻封建统治为宗旨的革命文学社团,和当年孙中山在日本创立的中国同盟会互相配合,被称为辛亥革命的一双犄角。于1909年11月13日,由中国同盟会会员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后亦简称“陈高柳”)等人发起。在苏州虎丘张国维祠举行第一次雅集筹建南社。陈去病、柳亚子、朱锡梁、庞树柏、陈陶遗、沈砺、朱少屏、诸宗元、景耀月、林之夏、胡颖之、黄宾虹、蔡守等17人出席,其中14人为同盟会会员。此次会议宣告南社成立,选举陈去病为文选编辑员,高旭为诗选编辑员,庞树柏为词选编辑员,柳亚子为书记员,朱少屏为会计员。 

  南社受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的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取“操南音,不忘本也”之意,宣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倡民族气节,反对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为辛亥革命做了非常重要的舆论准备,在江南文学艺术界影响深远。

  现简单介绍南社的几位创始人如下:

  高旭(1877—1925),字天梅,江苏金山张堰镇(离金山卫八公里)人,积极从事反清的革命,1903年在松江创办《觉民》杂志。后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任江苏分会会长,创办《醒狮》杂志。辛亥革命后,任金山军政分府司法长,国会众议院议员。

  高旭是清末民初的杰出诗人,是南社的发起者之一,他与陈去病、柳亚子齐名。其诗词作品风格豪放,有雄视天地、阔步古今、吞吐山河之概。其一生诗词创作宏富。

  陈去病(1874—1933),出生于苏州富商家庭,原名庆林,后改佩忍,后效仿汉朝霍去病而自己改的名。

  陈去病1903年赴日本,创办革命刊物《江苏》杂志,他与革命团体华兴会、光复会、兴中会等都有密切联系,与各会党领袖都有交情。

  1907年初,陈去病回到苏州。4月清明,他和高旭、刘三、朱少屏、沈砺等人游览虎丘,凭吊张国维祠。张国维是明末著名的抗清将领,曾在浙江与清军苦战,失败后沐浴冠服,从容投水。祠宇破旧且将塌圮,陈去病想象当年张国维慷慨赴死的气概,看到眼前满目荒凉的景象,不禁感慨万端。这次凭吊,埋下后来南社在该处召开成立会的因子。

  柳亚子(1887—1958),原名慰高,字稼轩,号亚子,同盟会会员。民主革命的斗士,著名的爱国诗人,后成为中国共产党最忠实的朋友。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