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女侠徐宗汉的传奇人生(2)
辛亥革命网 2012-04-11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苏明强 查看:
1911年夏天,伤愈的黄兴在香港组织“东方暗杀团”,徐宗汉积极配合。武昌起义爆发后她又跟随黄兴辗转武昌战事、上海和谈,成为其坚实的后盾。11月28日,黄兴到上海主持和谈,而徐宗汉恐和议不成,便组织“北伐炸弹队”以对付清廷。后当黄兴将母亲易太夫人与元配廖淡如接到南京时,早已抛却了三纲五常的徐宗汉,即去拜见。按湖南人习俗,徐宗汉向易、廖“抬茶”,并请示留在黄兴身边,全然不计自己在家的地位和名分,可见她对黄兴的至深的感情。
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徐宗汉积极参加女界政治活动,受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接见和鼓励。时北伐军从徐州前线回南京时,带回战时难童200余人,黄兴令陆军副官处予以收容,成立南京贫儿教养院,由徐宗汉负责。从此,她把贫儿工作当作自己毕生的事业。然而1913年,袁世凯便撕毁临时约法,黄兴等革命党人又开始了长达数年的讨袁运动。当年7月,黄兴在南京主持讨袁工作,在繁忙的军务中,写信给在上海的徐宗汉:“弟(宗汉)在家保育儿辈,我极心感……吾责至大、至危、至暂,汝责至细、至久、至难,然则汝之责任艰巨于吾乎!”寸寸柔情溢于字里行间,据说这也是黄兴写给徐宗汉家书中最为感人的一段。同年,当讨袁的“二次革命”失败后,黄兴赴日本、美国避难,因积劳成疾,肝病咯血。1914年,宗汉闻讯后赴美,料理其生活,并协助做接待、文书工作。黄兴曾对朋友说:“她不是内助,她根本是并肩作战的伙伴、战友,而且,她的能力比任何男人都强,尤其是比我强。”1916年6月,随黄兴归国讨袁。同年10月31日,黄兴即因病在上海逝世,终年42岁。徐宗汉与黄兴有二子,黄去世后,徐宗汉一度住在沪滨,抚养遗孤。
献身进步心未停
黄兴故去后,疲惫的徐宗汉逐渐退出革命中心,在张竹君的帮助下,徐宗汉设立了上海贫儿教养院。1919年“五四”运动席卷全国,徐宗汉与上海博文女校校长李果等共同发起成立“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领导上海妇女投身爱国运动。她慷慨解囊,捐资各爱国团体开展工作。“五四”运动后,许多有志青年为追求真理,纷纷赴法国勤工俭学,徐宗汉也尽力资助,促成其行。一年之间,耗尽家财,不得不变卖住屋,生活陷于困境。此后,她积极投身妇女解放运动,先后帮助陈独秀和李达创办《妇女声》杂志,开办了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平民女校。
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克南京,徐宗汉又去接办她于1912年创建的贫儿教养院,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解决数百贫苦儿童的温饱与教育问题。她还在安徽创办了一所农场,以作为贫儿劳动的实践场地。1931年,为了筹措贫儿教养院的经费,她不顾自己体弱多病,远涉重洋,赴美国向华侨募捐。时“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东北三省,为了救亡图存的迫切需要,她把为贫儿募捐扩大到为东北义勇军募捐,为收复东北而奔走呼唤。以后,她又去墨西哥、巴西、古巴、秘鲁等国向各地华侨募捐,疾病染身仍四处奔波,几致不起。她向华侨演讲,激昂慷慨,声泪俱下,表现出真挚的爱国情感,使华侨们深为感动而踊跃捐资,仅在墨西哥一地就募捐到45万比索。她以个人名义,募捐到一架价值2000美元的教练机,让人带回祖国作为航空学校教学之用,以弘扬孙中山“航空救国”精神,激励国人为航空事业献身,奋勇抗日。
1940年,徐宗汉移居重庆。她对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英勇抗日由衷地表示赞佩,同时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表示愤恨和谴责。在重庆期间,她经常接触到中共的领导人和一些爱国进步人士。她与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常有往来。她真诚爱国、坚持革命和不断追求进步的思想行动,博得中国共产党和社会进步力量的高度评价。晚年的徐宗汉深深的思念亡夫黄兴,“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是她晚年最喜欢吟唱的词句。1944年3月8日,68 岁的徐宗汉,在做好了贫儿院最后一项工作安排后,安然地闭上了双眼。当天恰是国际妇女节,这或许是上天做出的一次巧妙的安排。如今每逢妇女节,黄兴与徐宗汉在上海武康路393号的黄公馆门口,还有许多市民为她送来鲜花,以表永恒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