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朋非:心怀大志济天下
辛亥革命网 2013-07-03 00:00 来源:湖州晚报 作者:徐勇 查看:
2006年10月,当原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刚来到母校浙江湖州中学,参观校史陈列室时,意外地发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教师名册中,父亲许朋非(原名政)的照片赫然在列,这使他感慨万千。1937年抗战军兴,他和父亲分别,此后一直未见到父亲,直到父亲1946年在一场大火中丧生。
许朋非(1889-1946)
许麟拔(1889-1946),原名许政,字双喜,又名许朋非。
许朋非出生于湖州小西街的许家,许氏在湖州也是一大望族,其中知名的就有许玉农。许玉农有兄弟三人,许文鸿、许文濬(玉农)、许文泳。许朋非与其弟许麟振是双胞胎,他们出生时,祖父许文泳极为高兴,将自己的号“亮甫”二字一分为二,作为两个孙子的号,即许麟拔号“亮荪”,许麟振号“甫孙”。父亲在他们八岁时英年早逝,他们从小由祖母、母亲抚养,祖母曾氏是浙江衢州富户之女,其父为当地有名的富商,号称“曾百万”。曾氏天资聪颖,琴棋书画俱佳,尤擅医道,是见识开明的女中之杰,许朋非和兄弟许麟振在祖母悉心教诲下,品学兼优,还胸怀天下,对时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1906年兄弟二人双双考入当时位于上海的新式学校——中国公学,攻读理化专业,后来在中国现代史上享有盛名的胡适、刘湘此时也在中国公学,和许朋非成为同学。
其时的中国,正是风云际会的大变动时代,维新思想风靡一时,影响所及,为渴望新学的青年人推崇,许朋非在上海结识了回国筹备中部同盟会总会的陈英士,加入了同盟会,并和陈英士结为兄弟,这应是陈英士1908年回到上海以后的事。上海中部同盟会总会由宋教仁、谭人凤、陈英士、杨谱笙等人组成领导机构,起到了同盟会总部无法实现的作用,成为革命的大本营,上海是许多湖州籍同盟会员的根据地。
许朋非追随陈英士参与了在上海的革命活动,1911年12月,在攻打上海江南制造局的行列中,活跃着许朋非的身影,上海光复后,陈英士任上海都督,接着光复杭州,许朋非跟随陈英士参与其事,并任少将参议。 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不久,宣布下野,又让位于袁世凯,当时的江浙沪均为军阀把持,许朋非在这样错综复杂的形势中,始终追随孙中山、陈英士,无论是倒袁的二次革命,还是北阀战争,他都站在进步的立场。期间,许朋非变卖了湖州的家产(在小西街许玉农宝树堂宅院对面)。这样,回湖州以后一直租房子住,只是在东街有一些店面房子,这些房子在抗战时也变卖殆尽。许朋非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坚决反对“四·一二”事变和大屠杀。因此,蒋介石对许朋非非常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