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画家李铁夫

辛亥革命网 2013-06-20 00:00 来源:鹤山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作者:鹤山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孙中山先生众多的革命战友中,有一位毕生忠于他革命理想的患难知交,这就是孙中山先生曾称之为“东亚巨擘”的著名画家李铁夫。,孙中山与

  孙中山先生众多的革命战友中,有一位毕生忠于他革命理想的患难知交,这就是孙中山先生曾称之为“东亚巨擘”的著名画家李铁夫。

  李铁夫原名李玉田,广东鹤山县人。他在1885年十六岁便前往加拿大谋生,1887年又转往英国阿灵顿艺术学校留学美术。他在那里一学就是九年,到1896年毕业时,正好是孙中山先生在伦敦蒙难脱险那一年,也许他俩当年尚无机会相识,但那轰动世界的大事已足以令李铁夫对孙中山先生产生强烈敬仰之情。据有关文献记载,李铁夫是最早的兴中会会员之一,在英国加入并随孙中山先生由英返美,相信就是1904-1905年孙中山先生往返欧美进行革命活动时发展他入会的。到1909年他已协助孙中山先生在纽约成立了美洲第一个同盟分会,接着又陪同孙中山先生奔走于美洲各地,成立于十九个同盟会分会,积极进行革命组织宣传和筹饷活动。其后又任纽约分会书记长达六年,可见那时他已成为深得孙中山先生信任和倚重的得力助手了。

  李铁夫在结识孙中山先生之前,只是一位以艺术为第一生命的纯粹艺术家,经多年辛勤苦学已掌握到西方传统艺术的精粹,并已跻身美国艺坛,成为社会上有名气地位的著名画家。但在孙中山先生伟大革命理想感召之下,却能暂时放下画笔,依然投身于革命洪流。声称他自己“一生唯有两样嗜好,一是革命,一是艺术”。并认定“美术为革命运动武器,革命为艺术推进机,二者不能须臾离”。早年的艺术家能有如此认识,确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孙中山先生慧眼识英雄,早就认为李铁夫的艺术,可与欧美著名画家相比美;李铁夫心目中也把孙中山先生当作是华盛顿、林肯那样的伟人,把拯救祖国的希望,全寄托在他身上。因此对他十分敬重、爱护,常尊称孙中山先生为大哥。当年李铁夫卖画所得丰厚,住处宽敞,孙中山先生每到纽约活动时,都得到他的热情接待和照顾。有次他俩一同外出工作归来,在经过一家餐馆时,孙中山先生感到肚子饿了,便停下来,摸摸衣袋又摸摸裤袋,失望地发现只剩下几角零钱。李铁夫在旁会意地拍拍口袋说:“进去吧,我这里有大把钱。”于是两人便笑着互搂着肩膀走进餐馆。画家后来常与人谈及此事说:“没想到像孙文大哥那样伟大的人物,口袋里往往连吃顿西餐的钱也没有,他廉洁高尚的人格,更使我对他由衷的敬佩。”

  孙中山先生为救国不谋私利,连哥哥孙眉在檀香山拥有大牧场、牛群和众多店铺的家产,也经他劝说全部倾输给革命作为起义军饷。李铁夫为革命也义无反顾,将历年售画所得连同奖金、房产全部捐献做革命经费。为革命与艺术他还宁愿终生不结婚,结果到他决心归国时,连旅费也难以筹措,还是靠他曾热恋过的一位情人,闻悉后暗中加以资助,才得以买棹东返。

  他俩一位是政治家,一位是艺术家,为什么一见如故便结为知己,行为与心灵又如此相似、相通?!原来他俩的一生经历有很多共同之处。

  孙中山先生诞生于1866年,李铁夫先生诞生于1869年,同生于鸦片战争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的六年到九年,他俩相差只三岁,同出身于广东侨乡,少年时都参加过农业劳动,都共同感受到在帝国主义侵略和满清封建王朝黑暗统治下,农村经济破产和农民惨受双重压迫的苦难。

  他俩同属于侨眷,同就读过私塾,孙中山先生十二岁时由哥哥帮助赴檀香山留学、工作,五年后又在英国殖民地香港学医;李铁夫十六岁经族叔帮助赴加拿大工作,两年后转往英国留学美术。

  总的说,他俩都是我国近代第一批留学欧美,引进西方文化的先行者。当年又正值列强加紧侵略并妄图瓜分中国的多难之秋。既看到外国的进步,富强;又痛感弱国华侨在海外受到排斥、欺侮的种种屈辱,这都使他们共同认识到只有推翻满清统治,奋起图强,方能拯救同胞于水火,挽祖国于危亡。

  孙中山先生和李铁夫在携手革命征途中还有两件值得纪念的“杰作”:一是1910年孙中山先生闻悉清政府在国外购置的海圻舰行将驶抵纽约,便立即去信通知李铁夫前往该舰策反海军司令程璧光起义,因为他深知程早年曾参加兴中会,程的哥哥且为首次广州起义牺牲,但程早已和革命组织失去联系,不知他现在态度怎样?李铁夫接到指示便与两位同志冒险登舰与程重新取得联系,并策动他回国后带领舰队官兵起义,后程果于武昌起义时倒戈清廷,率领所辖舰队炮轰汉口响应,这对瓦解清军斗志,壮大革命声威,导致各省纷纷起义,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辛亥革命后程被委任海军司令,与李铁夫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

  另一件是画家受孙中山委托设计修改起义国旗,1910年底,孙中山先生向美国政府借款计划失败,寄望于在三藩市设立中华筹饷局筹饷,并打算把起义成功后将要正式使用的国旗印在筹饷的金币券上,但过去起义的国旗图样,因辗转传制很不统一,若要付印更需加以标准美化,这就非得请这位美术大师帮手不可了。他们共同研究合作修改好的这面国旗,不久便印在金币券上,并飘扬在美洲华侨团体庆祝辛亥革命成功的会场。

  孙中山先生回国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并没有忘记这位开国功臣,曾电邀他回国任职,但他误以为革命已成功,乐于功成身退,没有应邀,随即进入纽约艺术大学,继续重温他的艺术美梦。不久孙中山先生也把大总统位让给袁世凯,改事实业建设“造路救国”,可见他俩干革命都不是为谋求个人私利。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