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眠于北固山的辛亥烈士陶骏保(2)

辛亥革命网 2013-05-07 00:00 来源:京江晚报 作者:晓祝 竺捷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镇江辛亥八将军中,陶骏保算得上是一位文武全才。,长眠于北固山的辛亥烈士陶骏保,

  狂妄自大的林述庆

  据史料,林述庆这个人狂妄自大。镇江光复后,时任江苏都督的程德全发檄文给镇江军政府,提出镇军要受程“节制”。林述庆怒不可遏:“德全衰朽无能,焉能成事。我难道是他的下人?这分明是藐视我!”将檄文撕碎。据陆小波先生回忆,因陶骏保曾通电一省不可有三都督,陈其美时为上海都督(属江苏省管辖),其认为陶骏保此举意在剥夺自己权力,心怀忌恨。

  林述庆为人亦很滑头,见江、浙、沪联军会攻南京,取得节节胜利,拥兵自重的林得知南京不日唾手可得,遂派柏文蔚领兵驻扎在南京太平门外,静待时机。当探知城内人心惶惶,驻防空虚,便于10月12日上午率先发兵夺门入城,占领两江总督公署,控制大清银行及电报局,并自封“宁军都督”。当时联军总司令部设在东郊马群,下午2时才发出开拔入城的命令,等他们抵达两江总督公署时,发现房屋均被镇军占领,而总司令部各部人员已几乎无立足之地,十分尴尬。无奈,徐绍桢只得暂住都督署后的二堂内,大门口的守卫,亦是由镇军担当。最可气的是,林述庆暗暗下令,自己出入时,按对待上级军官之礼,卫兵站队奏号、敲锣打鼓地迎送;而徐绍桢出入时,仅有站岗卫兵对他立正而已,这乃是对待中下级军官之礼。徐自觉难堪,遂自动将联军总司令部迁往咨询局。

  林述庆独揽大权,触犯众怒,为联军各部所不满,宋教仁前往调停,建议林取消宁军都督称号,由江苏都督程德全担任,林改任北伐军临淮总司令。10月16日,林述庆移交宁军都督大印,将大清银行、电报局等交由徐绍桢接管,徐改任卫戍总督。不久,南北议和,北伐之事就此搁置。

  袁世凯下令为陶骏保建祠

  据史料,辛亥革命胜利后,陶骏保的大哥陶逊写了《为胞弟璞青辩冤质问沪军都督陈其美书》,逐条批驳了当时公布的陶骏保“罪状”。陈其美无言以对,承认“追悔未由”,答应为陶骏保申请昭雪。在镇江,十一区总董、省议会议员殷宗渠等29人公电大总统,请求为陶骏保昭雪。在北京的参、众两院议员王立廷等22人也呈请国家给恤。1913年1月10日,大总统袁世凯做出批示:“将陶骏保交临时稽勋局议恤在案……照为国死事例,从优议恤,并将所叙事略交国史馆查照。”

  同年10月23日,袁世凯又下令:“国务院总理熊希龄呈,据王立廷等呈称:已故镇军总参谋陶骏保,光复镇江、南京等地,维持秩序,人民称颂,竟遭暴徒惨害,恳特予优恤等语。该总参谋顾全大局,赍志以殁,深堪悯惜。应准比照陆军中将阵亡例给恤,并于有功地方建立专祠,用昭崇报。此令。”

  据陶家后人回忆,陶公祠原先建立在北固山朱公(熹)祠西面的一块空地上,系一座用花岗岩和青砖精砌的楼房。正殿为楼上下各3间,中央安置一座1米多高的陶骏保铜像,上方悬挂大总统黎元洪赠送的“气壮三山”匾一方。室内还挂有副总统冯国璋所赠“丹心碧血”匾一块,以及楹联一副:“江山人物消残劫,风雨英灵起怒潮。”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段祺瑞也送“英姿飒爽”匾一方。于右任的楹联为:“一代英雄同归浩劫,千秋俎豆独配名山。”

  在陶公祠东边另建厨房两间,有草地一块、小园半亩,植以桃柳,种梅数十株,岭下半山处,还建有璞亭一座。据史料,陶骏保遗体原先是由镇江社会各界派专人赴上海,迎葬于镇江西郊高资的。祠堂建成后,墓也迁往北固山西侧。

  据对北固山历代碑文研究颇深的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会员、碑拓专家窦启荣称,如今与陶公祠匾额在一起陈列的还有好几块碑,分别代表着北固山一些早已消失的景点,据说都是从公园景点改造时拆下来的旧砖、石中发现的。公园方为加强保护,就用玻璃将其罩住砌在了墙上。记者注意到,由于现场对这些碑缺少相应的文字介绍,看上去还真有点让人莫名其妙。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