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眠于北固山的辛亥烈士陶骏保

辛亥革命网 2013-05-07 00:00 来源:京江晚报 作者:晓祝 竺捷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镇江辛亥八将军中,陶骏保算得上是一位文武全才。,长眠于北固山的辛亥烈士陶骏保,

  一方今年初刚刚在北固山公园向游人展示的“陶公祠”匾额,揭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北固山作为镇江第一个祭奠辛亥英烈的名山胜地,比起云台山建伯先公园还要早十多年。100年前,这里不仅建有辛亥革命中被冤杀的陶骏保烈士之墓,还有纪念他的祠堂——陶公祠。遗憾的是,因遭日寇空袭,又遭焚毁,陶骏保的墓及陶公祠早已荡然无存,无迹可寻,目前仅这块新发现的匾额可供游人凭吊。

  八将军中的文武全才

  镇江人都知道,赵声,也就是赵伯先,是辛亥革命的重要将领,对推翻封建帝制立有大功,被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追授陆军上将。其实,连同赵伯先和陶骏保在内,镇江在辛亥革命中共涌现出八位将军,其他六位分别是李竟成,授陆军少将衔;冷御秋,授中将衔;马锦春,授少将衔;茅乃封,授陆军少将、宪兵上校衔;张斯麐,少将;解朝东,授少将衔。在镇江辛亥八将军中,陶骏保算得上是一位文武全才。

  据《民国掌故》、《辛亥镇江将军录》等文史资料,陶骏保,字璞青,生于1878年,卒于1911年。他19岁投身军伍,不久考入江南陆师学堂,毕业后任福建军政局参谋和武备学堂教习,林述庆为其弟子。1903年他随学堂监督(校长)徐绍桢回江南筹建新军,1905年任新军第九镇正参谋(参谋长)等职,1906年春加入同盟会,与赵声等人在新军中进行秘密反清活动。1911年革命军光复镇江,他应自己的学生、镇军都督林述庆的邀请,屈尊到学生手下任参谋总长,与林一道率镇军主力攻入南京。南京光复后,他按约赴上海与宋教仁、黄兴等人讨论北伐之策,不料被沪军都督陈其美以“汉奸”罪名杀害,使一位有大功于革命的人蒙冤而死。1913年,冤案平反昭雪,陶骏保被追赠为陆军中将,在北固山上建祠纪念。

  陶骏保虽系武将,亦很有文采,生前曾根据镇江古籍资料编撰《京口掌故丛编》二卷,另有词多首传世。

  因联军内部矛盾遭冤杀

  沪军都督陈其美枪杀陶骏保,系因联军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而引发。其中林述庆居功自傲,是重要诱因。

  林述庆,字颂亭,又作松亭,福建人,清末任新军第九镇管带(团长),受赵声影响,倾向革命。徐绍桢是林的上司,时任新军第九镇统制(师长),驻南京,后被调往秣陵关。辛亥年间,林述庆、徐绍桢先后参加起义,徐绍桢率军攻打南京,被张勋打败,退至镇江、高资一带,残部被林述庆收编。徐绍桢屈高就下去见林述庆,林拒而不见。徐碰了一鼻子灰,只得去上海,求助沪军都督陈其美。9月21日,陈其美致电林述庆:“组江、浙、沪、镇各军合为联军,会攻南京,已推举徐绍桢为联军总司令,请编队协助。”林不以为然,拟公开反对。手下陶骏保、柏文蔚力劝,劝其以大局为重,暂且忍耐,林才勉强答应,接受了命令,表面属徐领导,实则阳奉阴违。

  浙江军队抵达镇江后,支队长朱瑞与参谋长吕公望同往联军总司令部谒见徐绍桢,请示会攻南京日期。徐绍桢这时候实际上为光杆司令,他面有难色,说:“我军被张勋击败后,只有120名陆战队员作为卫兵,这还是向海军舰队借来的,唯镇江临时都督林述庆,手下有一标(一个团)的兵力,你可往商酌。但因林与我不睦,你去不要谈及我。”于是,朱、吕二人去见林述庆,请定会攻日期。林借词推托,说徐绍桢处处与他为难,不肯发兵相助,留下了积怨。

  于是,陈其美便和程德全商议,准备干掉林述庆和陶骏保。南京光复后,陈其美以讨论进军北京的问题作为借口,邀请林述庆、陶骏保到上海面谈。陶骏保不知是计,乘坐马车前往拜会陈其美。陈其美在都督府大堂接见后,当即宣布陶骏保的“罪状”,指控陶骏保“在九镇进攻雨花台时,中途截留由沪运往的枪械弹药,以致九镇遭受极大牺牲,应处以死刑。”陶骏保大呼“冤枉”,但陈其美置之不理,未经军法会审,就将陶骏保在都督府大堂执行枪决。幸亏柏文蔚赶来,向黄兴、宋教仁、陈其美说明徐绍桢雨花台之役失败,与林、陶风马牛不相及,这才挽救了林述庆一条性命。后来,林去北京,被袁世凯以鸩酒毒死。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