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最年轻的社友姚光(3)

辛亥革命网 2013-04-0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姚光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作《新秋放歌》诗,宣统元年(1909年)11月13日近代革命文学团体南社成立,姚光即首批入社,成为南社最年轻的社

  姚光一生嗜书,自称“书淫”,并刻有“书淫”藏书印章,为江南著名藏书家之一,随时搜罗各种文献古籍,更重乡邦文献,根据经济条件,由近及远自一邑而全郡、全省,每有所获,虽耗高价亦在所不惜,积累至三百箱数万卷之多,其中不乏稀世珍本和孤本、善本。江安傅阮叔因其藏书之富,曾赠以“书林猗顿君山富,福地琅环石室严”对联。(姚曾拟筑一石室以藏书)。民国26年(1937年),日本侵略者在金山卫登陆,其藏书除一部分在沪寓所外,损毁不少。对劫后藏书,又刻一印“历劫不磨”,并继续在沪收购,并盖以“姚光劫后所得”之印。至其逝世时尚有图书5万余册,1950年5月由其后人昆群、昆田献给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现存上海图书馆。陈毅市长曾撰文予以嘉奖。

  姚光藏书主要为其读书、著书服务,自称是“藏书者之藏书”,又是“读书者之藏书”,亭林周迪前更称其为“著书者的藏书”。其著作、编辑、校勘、刊行的书籍亦多为乡邦文献。早年曾编《云间诗征》、《金山文征》(未刊,手稿已佚)。宣统元年(1909年)以后,先后校勘编印明末几社首领陈卧子《安雅堂稿》(1909年与高燮、闵瑞芝合印)、《王席门先生杂记》(1910年)、《姚氏遗书志》(1911年)、《姚氏摭残集》(1911年,以上三种均为抄本未印。《徐闇公先生残集》(1912年,未印,后纳入《钓璜堂存稿》)、姚前枢、前机的《金山姚氏二先生集》、姚铁梅《一树梅花老屋诗》(1918年)、《重辑张堰志》(1920年协助姚贞甫编)、姚盟梅《盟梅馆诗》(1924年,姚盟梅为姚光之妹,出嫁时为其刊印)、明末几社巨子徐闇公《钓璜堂存稿》20卷(1926年)、张文虎《舒艺室全集》(1928年与高燮合印)、顾观光《武陵山人遗著》(1928年与高燮合印)、《顾千里先生年谱》(1930年)、《钱汪两先生行述》(1932年)。何元朗、何叔皮合集《云间两何君集》(1932年)。此外尚有张文虎《舒艺室两种》、顾观光《武陵山人制艺》、《重辑朱二垞先生文存》编成于抗战时期,不及刊印,原稿已佚。如今,一代先贤已然离去,只留下一座古色古香的老宅,向我们述说着姚君坚贞的民族气节和百年南社的昨日峥嵘。民国24年(1935年)与丁迪光、王杰士等发起组织金山县鉴社,编辑出版了第1、2期(即民国24、25两年)的《金山县鉴》。为保存乡邦文献作出了重要贡献。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谢国桢著录略云:“《云间两何君集》二种三十八卷(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影印本)。姚光编印。姚光喜搜古籍,鉴别甚精。尝以明代先贤何元朗(良俊)、何叔皮(良传),同以文采照耀于世,虽受知严嵩,然何氏仕宦,皆不得意。挂冠而归,优游林下。虽有文集刻于明代,传世皆甚罕。蒋如藻密韵楼中,二书均曾入藏。其后同归北平图书馆,光曾与检书之役,因借取影印。汇为一函,题曰《云间两何君集》。以为江左风流之嗣响焉。目录:何翰林集二十八卷(何良俊撰);何礼部集十卷(何良传撰)。”

  2007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刊行了由姚光的后人姚昆群等编著的768页《姚关全集》(作为《国际南社丛书》之一)。姚光少年时即不满清廷的腐败和丧权辱国,自题名曰“光”,号“复庐”即隐含光复汉土之意。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年仅13岁的他就在《觉民》杂志上发表《为种流血文天祥传》,借文天祥九死不屈的抗元故事,号召人民反抗清廷,“我愿我爱国志士效之、实行之,则胡儿虽狠,不难犁庭扫穴矣”。

 

  目录为:

  近代学者

  1.     个人简介

  2.     少年立志

  3.     南社社友

  4.     革命理想

  5.     兴国学

  6.     政治活动

  7.     支持抗战

  8.     《金山艺文志》

  9.     个人论著

  10.  一生嗜书

  11.  姚光藏书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