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盟会员温雄飞

辛亥革命网 2013-01-14 00:00 来源:广州文史 作者:蔡雪瑛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温雄飞,广东台山县人,1885年在美国旧金山出生,1974年在广西文史馆馆员任内逝世,享年90岁。温晋介绍说,他父亲24岁那年(1909年)在美国旧

  3月12日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我们缅怀孙先生的革命业绩,很自然地忘不了追随过孙先生的老一辈革命志士。笔者日前拜访了孙中山秘书温雄飞的哲嗣温晋先生,温先生今年65岁,是暨南大学生物系副教授。在他那里,了解到温雄飞的一些爱国事迹。

  参加同盟会创办《美洲少年》报

  温雄飞,广东台山县人,1885年在美国旧金山出生,1974年在广西文史馆馆员任内逝世,享年90岁。温晋介绍说,他父亲24岁那年(1909年)在美国旧金山加入中国同盟会。介绍人和主盟人是李是男。与父亲一起入盟的还有黄伯耀、李旺两人,这是旧金山同盟会最早的四名会员。入盟时,主盟人作了训词:要求两个任务,一是筹饷,二是宣传。筹饷是有实际计划的,由总部统一通知办理。至于宣传,他们经过研究,把同盟会的对外名称,暂时称为“少年学社”,因为他们几个都是少年人,一则可以避免顽固的保皇党的嫉视反对、阴谋中伤;二则便于接近有进步思想的少年,做他们的工作。“少年学社”成立之后,他们就决定办一个宣传周刊,定名为《美洲少年》。温雄飞负责写评论和编排,李是男负责文艺小品,黄伯耀负责综合新闻,李旺负责发行。四个少年同盟会员白手起家办起的《美洲少年》周刊,在第一期,先把美国的《独立宣言》翻译刊出,以减少美国政府找麻烦。《美洲少年》出版半年后,影响很大,订户日增。孙中山也从美东部来信加以鼓励,认为《美洲少年》鼓吹革命,宗旨极为纯正,希多多努力办好,共维大业。

  接受孙中山指示续办《少年中国晨报》

  温晋继续回忆说,孙先生于1910年1、2月间到美西旧金山,与同盟会员分析形势,对革命的发展作了充分的估计。孙先生认为,中国同盟会自1905年成立以来,已经起义若干次了,虽每次都失败,但反清的大义深入人心,屡败屡起,百折不馁。从前和我们联络通气,伺机起义的,以旧式军队巡防营为多。现在不同了,和我们联络通声气,伺机起义的不仅是旧式军队,而且发展到新军了,我们应利用这个时机多与联络,借以造成一夫发难,四处响应的形势。孙先生同时要求海外同志的工作要着眼于做到宣传与筹款同时并重,参与起义由内地同志担任,宣传、筹款则由海外同志担任。这是革命分工。孙中山当时还指出,今年是革命风潮高涨的一年,自从载澧监国以后,清廷排汉,日益嚣张,而军队中平时和我们联系通气的同志,见此情形,人人都有自危之感。万一排汉排到他们头上,他们就不能不爆发革命以图自救。既有爆发,总须有响应,方能牵动全局。策划响应有赖于接济及时,如接济不及时,就会自己误自己了。孙先生这次谈话还鼓励《美洲少年》报,旗帜鲜明地大胆开展工作。他指出,少年学社采取谨小慎微的态度,去年是对的,在今年就不对了。今年应该采取大刀阔斧,明目张胆的态度,不怕汉奸混入,只怕同志不来,而且要公开称中国同盟会,这样和我们志同道合的同志自然源源而来。有急事时,筹款也容易。《美洲少年》是适合有思想的少年阅读的,但对于一般华侨而论,就有些不够普及。孙先生提出把《美洲少年》改组成为一份日日出版的日报,以负起大张旗鼓尽力宣传的义务。他认为扩大少年学社公开为中国同盟会是“体”,扩大《美洲少年》改组为日报是“用”,有体有用,两相结合,同盟会的宗旨和作用才发挥出来。李是男和黄伯耀两人听了先生这番话,很受启发,即表示要改名,经过讨论研究,主张办日报倒不如办个晨报,因为一般华侨办的报都叫日报,其实都是下午出报,外埠则要隔日或两日后才看到报纸。经过一番筹备,《少年中国晨报》出版了。原先在《美洲少年》参与过编辑撰稿的,一律吸收在《晨报》工作。李是男仍全面主持报馆事务,并撰编谐文小品,黄伯耀总揽全报的经理事务,李旺兼管发行。改为日报后,言论方针一如既往,革命精神益复发扬,而对于康梁之私人奢侈生活,更为尽情揭露,以促使保皇党人迷途知返,参加革命共成大业。《少年中国晨报》比《美洲少年》发行的份数和地域都扩大了,影响也比前大多了。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