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仙逸与孙中山(3)

辛亥革命网 2013-08-1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杨仙逸的父亲杨著昆是孙中山的挚友,又都是香山(今中山)同乡,孙中山在夏威夷从事革命活动时,经常出入于杨家,所以从少年时代起,杨仙逸

  孙中山先生闻之,深为痛惜,随即命令所属各部四出寻找烈士遗体。当时驻石龙的飞机掩护队,由林伟成率领,出动火船沿海搜索,终于次日清晨,在往博罗的回程中,发现水面浮起一对机翼,中间夹着一具尸体,验明是杨仙逸的遗体。后来,其他队伍亦先后将谢、苏、马、吴四位烈士的遗体寻获。孙中山和大元帅府决定,对为革命遇难的烈士进行厚葬。对于杨仙逸烈士,孙中山先生有《挽彭素民》:“吾党惜斯人,应有注海倾江泪;廿年共患难,未遂乘风破浪心。”大元帅府还下抚恤令,并追认陆军中将,规定每年九月二十日为空军节。

  杨仙逸遗体葬于广州黄花岗之东,三望岗之原,墓碑是孙先生手书的“杨仙逸先生之墓”七个大字。墓道拱门上放置一飞机模型,象征烈士生平事业和冲天壮志。1927年,广东省政府重修烈士墓。

  并竖石碑镌刻烈士生平事迹,数十年来,时间推移,墓被毁坏。1979年间得宋庆龄副委员长的关怀,省市有关部门的重视,已拨出专款在黄花岗陵园右侧,邓仲元烈士墓之后,按照原貌修复。最近,人民政府已将和杨仙逸一起牺牲的四烈士葬在杨仙逸烈士墓之侧。

  中山市环城新村的蟛蜞头山,亦有杨仙逸烈士墓。过去大家认为是一座衣冠冢,其实不然。二十年代初立该处杨仙逸墓时,其家人以广州之墓远隔家乡,子孙祭扫不便,经航空局同事的协助,由烈士之长兄杨光霖和岳丈程友彝老先生等把杨仙逸之遗体运回中山新村安葬,故有蟛蜞头山之墓。

  杨仙逸烈士遇难后,国内外爱国人士均表哀悼,杨仙逸夫人程度纯女士多次谒见孙先生夫妇,孙先生授意办一所学校以纪念先烈和策励后人。程女士回中山后,积极奔走筹办,遂于1921年办起了仙逸学校。及后,又得宋庆龄的关心,多方筹划,政府拨数万无作为经费,著昆老先生由檀香山汇款二万元,作为扩建学校之用,学校不断扩大规模1935年在石岐南林山麓办起“仙逸中学”。

  杨仙逸烈士纪念碑文

  中将讳仙逸,字学华,号铁庵,中山县籍,太平洋夏威夷同盟会党员,年十八,曾先后毕业于意贺兰小学、夏威夷大学、美洲卡利科弥省哈厘大学机械专科、茄弥时大学航空科。民国七年应孙总理命旋沪助理戎机,民八入闽,组织飞机队,充总指挥。民九驾机回粤讨逆,炸观音山。旋复充总统府侍从武官,罗致同志数十人资助赴美,入航空专门学校毕业,今粤东航空人材之盛,多半由其手造。民十一长航空局亲制乐士文飞机,井然成队。民十二东征,秋九月二十日,在博罗之梅湖检阅水雷,爆发,不幸与谢、苏、吴、马四同志共殉国难,年三十有二。帅令追赠陆军中将葬于黄花岗之东三望岗之原。航空处同学联请广东省政府令发国帑咨送革命纪念会会同飞机师杨官宇等将其生平事迹大概勒之金石,重建碑墓,俾与黄花岗诸先烈永志不朽。

  中华民国十六年一月十五日广东省政府立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齐鲁书香之家、社区公益之星。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