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仙逸与孙中山
辛亥革命网 2013-08-1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杨仙逸的父亲杨著昆是孙中山的挚友,又都是香山(今中山)同乡,孙中山在夏威夷从事革命活动时,经常出入于杨家,所以从少年时代起,杨仙逸便深受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影响,更是将孙中山的字“逸仙”改为“仙逸”作为自己的名字。
1909年,18岁的杨仙逸毕业于意贺兰学校及夏威夷大学预科,此时他学习优良,而且是位出色的运动员,尤其在射击方面有突出才能,曾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一等射击奖章。夏威夷组织自治军团时,还把他选为团长。
1910年,孙中山再次赴夏威夷发表演说,提出把兴中会改组为同盟会,杨仙逸决心追随孙中山,毅然加入同盟会,他感到要革命救国,就必须建立一支现代化的武装部队,于是考入加利弗尼亚哈厘大学机械系,学习机械及兵器制造技术。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胜利果实,孙中山被迫转移海外,开展讨袁斗争,为此他号召华侨子弟学习航空,以便建立飞机队。杨仙逸再次响应孙中山,考入纽约Custiss航空学校,经过两年多的勤奋学习,在水、陆飞机的驾驶及构造上颇有造诣。1916年,他毕业时取得国际飞行家联合组织美国飞行俱乐部颁发的第62号驾驶员执照。
毕业后不久,杨仙逸便回到国内辅助孙中山,为了实现孙中山建立革命武装力量的计划,不久再度赴美国,与众多华侨商界领袖共同创办图强飞机有限公司,培训飞行及航空技术人员。
1919年,为了增强援闽粤军的力量,孙中山召杨仙逸回国,4月,杨仙逸到福建漳州,协助援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组建飞机队。当时的福建督军李厚基深知杨仙逸精通航空及飞行技术,欲重金聘请他为福建船政局飞行工程处主任,但杨仙逸坚决追随孙中山而严词拒绝。
1920年,孙中山命令援闽粤军回师广东,驱逐盘踞在广东的军阀岑春煊、莫荣新,杨仙逸率领的飞机队支援地面部队作战,向广州推进。部队控制虎门后,杨仙逸驾驶从澳门购买的水上飞机,空袭莫荣新的最高军事指挥机构——广东督军公署,把正在开军事会议的莫荣新及部将炸得四处逃命。10月,援闽粤军将军阀驱逐出广东。
由于功勋卓著,陈炯明欲委任杨仙逸为粤军飞机队总指挥,他推辞不就,重新回到孙中山身边。
1923年9月,军阀陈炯明在惠州发动叛乱。孙中山派大军讨伐,杨仙逸亦参与作战,在博罗梅湖白沙堆前线,杨仙逸建议从水路进攻。在检查水雷时,水雷突然爆炸,杨仙逸壮烈牺牲。孙中山先生闻之,十分痛惜。对于杨仙逸烈士,孙中山先生有《挽彭素民》:“吾党惜斯人,应有注海倾江泪;廿年共患难,未遂乘风破浪心。”大元帅府下抚恤令,并追认烈士为陆军中将,决定对烈士进行厚葬。规定每年九月二十日为空军节。杨仙逸遗体葬于广州黄花岗之东,墓碑是孙中山手书的“杨仙逸先生之墓”七个大字,墓道拱门上放着一飞机模型,象征烈士生平事业和冲天壮志。1927年,广东省政府重修烈士墓。1979年省市有关部门又按照原貌修复。
附:杨仙逸事迹
杨仙逸(1891~1923),字学华,号铁庵,原籍广东香山(令中山)北台乡人。,1891年出生于美国夏威夷华侨家庭。1910年,加入同盟会,随后考入哈厘大学机械系,学习机械及兵器制造技术,是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先驱,其被誉为“中国革命空军之父”。其父杨著昆,字雅轩,是旅夏威夷的著名侨商,他经营的蔗圆和糖厂以及不少企业,中外均闻名,有清末“中国两大糖王之一”的称号。(另一糖王乃民国前期外交家顾维均的岳父黄某)。他家财丰厚,富甲一方,而又是个有正义感和爱国热情的侨商。杨著昆是孙中山挚友,他赞同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在经济上大力支持孙中山。童年时代的杨仙逸深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