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赞化:潘家有儿“离经叛道”(3)
辛亥革命网 2013-08-13 00:00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徐子健 查看:
后来,当商会会长把玉良当礼物送给潘赞化时,潘赞化没要她,而是把床让给她,自己打了个地铺睡。一个正直而有怜悯心的男人总是让女人欲罢不能,况且他重情重义到不看低一个青楼女子,玉良的心似乎找到了归宿。
一个身居要职的有妇之夫,一个沦落风尘的青楼女子,这样的结合会被口水淹死的。当潘赞化为玉良赎身并准备结婚时,所有的亲戚朋友以及同事都认为潘赞化“伤风败俗”,纷纷表示不会出席其婚礼。
潘赞化想到了好友陈独秀。接到潘赞化邀请后,陈独秀慨然赴约,作为唯一的来宾和证婚人出席了这场婚礼。
不被祝福的婚姻是不是就不幸福?改为夫姓的潘玉良并没有被潘家人所接纳。别无选择,潘赞化看到玉良身上的艺术潜能后将其送到法国,一来避开世俗的压力,二来让她学习美术。
远在欧洲的潘玉良将自己对丈夫的爱转化为艺术创作的动力,终使她学有成就,成为教授,跻身于国际画坛名流之列,其作品多次在巴黎、罗马展出,名震一时。
因为世事、时局的原因,潘赞化回绝了潘玉良回国团聚的愿望,两个相爱的人中间隔着千山万水,但心却始终在一起——就像玉良脖子上那根项链,里面嵌有她与潘赞化的合影。
1959年,潘赞化病逝的消息传到法国,潘玉良悲痛欲绝,就此染病。潘赞化对她有再造之恩,而她在他弥留之际却没能陪伴他,这份内疚和自责让潘玉良的心一瞬间苍老了。1977年,她在巴黎永远地安眠了。
我们不知道,两个背负着沉重世俗压力的爱人能否在天堂相聚?
志士简介
潘赞化(1885—1959),字赞华,号世璧,晚号仰聃。桐城西乡(今练潭乡潘楼村)人,现代知名人士、诗人。辛亥革命后,他先后供职过芜湖海关监督,参加了蔡锷护国军的讨袁活动,担任过国民革命军33军的一个副师长、实业部专员等等,堪称辛亥革命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