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伯棠:生命写就“正气歌”(3)

辛亥革命网 2013-08-13 00:00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徐子健 管静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不见天日的牢狱之中,韩伯棠正吟诵着文天祥的《正气

     痛斥诱降 慷慨就义

     苏州警察厅内,袁的爪牙苏常道尹殷鸿寿,因爱韩的智勇双全,婉言诱其投效袁氏。谓只要归降袁氏,即可化险为夷,荣华富贵,不在话下。

     韩伯棠严词拒绝了殷鸿寿的劝降。他常在狱中吟诵文天祥《正气歌》以激励革命党人。才华横溢的韩伯棠还为日本某校编写《法政讲义》一卷,托殷转寄。

     面对条件丰厚的诱降,他直言不讳,大义凛然严加痛斥,高声说道:“党纪必遵,素志不移”,面对恐吓威逼,他瞋目怒骂:“生不能啖袁氏之肉,死当为厉鬼,以杀国贼。”

     殷鸿寿本想用严刑挫其锐气,再以美好前程、功名富贵诱惑,不怕韩伯棠不降,然而眼见次次提讯韩皆软硬不吃,计谋未遂,他恼羞成怒。当时冯国璋已经调任江苏将军,经冯与江苏巡按使齐耀琳批饬,1914年12月1日下午4时,殷鸿寿派保安骑巡二队将韩伯棠与钟世鸣、唐荣、李膺、方世林等5人杀害于苏州王废基操场。

     押赴刑场的路上,韩伯棠不断高呼“打倒袁世凯”。行刑前,他啮指撕衣,赋绝笔诗一首:“借债重重已破家,是谁断送好中华;千秋自有董狐笔,撒手西归不理他。” 痛快淋漓,激昂悲壮。

     韩伯棠牺牲时,年方22岁。林森、戴佳贤、叶楚伧、蔡元培、房秩五、童汝川等各界人士闻讯纷纷题赠匾幅和挽联。林森题赠的匾额是:“血碧千秋。”蔡元培题赠的挽联是:“嚼齿恨权奸,几番演说当途,挑动一雄翻大局;甘心死民国,数语明怀投笔,让他四友伴嵩山。”

     荡气回肠的《正气歌》言犹在耳,“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就在于即便他们参与不了收获,也义无反顾地播种。英雄既逝,然太史之简、董狐之笔已将国难当头的烈士气节彪炳史册,百年之后享受果实的人们,将永为铭记!

     ■志士简介

     韩伯棠(1892~1914),字守唐,名家铭,别号叶芬、笑桓、芍轩,安徽望江县城人。中国同盟会会员,因在京津地区从事反清革命被捕,南北议和被营救出狱,后参与谋刺袁世凯和良弼。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他在苏州组织起义响应,因人告密被捕,英勇就义。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