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翙:从辛亥都督到共和国的副省长(2)

辛亥革命网 2013-08-0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马萌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谈起陕西辛亥革命,不得不提起陕西民国历史的开创者张凤翙将军。1910年12月改任新军39混成协参军。1911年1月又改任39混成协第2标第1营管带。

  旧民主主义革命者的两面性——革命性与妥协性

  以前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时候,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即革命性和妥协性。革命性和妥协性,在旧民主主义革命者身上也往往表现出来。

  据说,张凤翙在辛亥西安起义之前没有参加革命活动,在日本加入同盟会的第二天,他就将会员证书付之一炬;还拒绝为反清刊物《秦陇》写稿。

  1913年二次革命时,张凤翙向北洋政府妥协,反对起兵讨罚袁世凯,还奉袁世凯旨意声讨孙中山和黄兴,率部入川镇压熊克武领导的反袁斗争,取得袁世凯信任。1914年3月,河南白朗起义军由湖北荆紫关入陕,张凤翙亲率大军镇压。袁世凯以追剿白狼军为名,派其亲信北京军政执法处处长陆建章为第七师师长兼“剿匪”总司令,率军入陕,并任陕西督军。从此,陕西成为北洋军阀反动政权直接控制下的据点。6月,用名升暗降的手法,撤任张凤翙都督。7月,被袁封为扬威将军,并上表劝进袁世凯称帝。1915年初,张凤翙在进京过潼关时,慨然吟诗到:

  屠门大觉梦一场,醒来尤未熟黄梁。

  三年威信一朝失,自愧不如陆建章。

  1917年张勋复辟时张凤翙只身回陕西组织力量反对。1924年谋驱逐军阀刘镇华在陕西势力,被刘镇华软禁,后获释闲居北平。抗日战争爆发后,不愿做日寇铁蹄下的奴隶,由北平回到西安仍居住西安菊花园街张府巷旧居。每天读书写字,但仍不忘菊林,与陕籍刘治洲、宋联奎等人,又将菊林小学扩大为菊林中学,并亲任董事长。后任陕西省临时参议会议员和国民参政会政员,积极主张抗日。1943年到重庆参加参政会。1945年率领陕西各界代表团赴豫西各地慰劳抗日军队。

  迎接解放

  1949年解放前夕,张凤翙拒绝随国民党去台湾,会同几位陕西籍进步民主人士到了兰州,寓居陕人开设了安泰堂药店。兰州解放,彭德怀元帅在陶乐春饭店设宴欢慰张凤翙诸老,并请诸老回陕,安度晚年。张凤翙兴奋的说:“共产党是宣哲清明,其言无理之不道,其行无事之不当,确是挽救此殖民地危亡中国的大救星,回陕确以秋叶余生,贡献新中国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凤翙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北行政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等职,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8年7月29日因病在西安逝世,终年77岁。

  小说《白鹿原》中“张总督”的原型

  纪念辛亥革命陕西第一任督军张凤翙将军

  “张总督”是《白鹿原》在记述西安“反正”的故事中曾数十次提到的一个革命军主要领导人物,这个小说中的张总督便是这一历史段上真正的陕西总督张凤翙。 在《白鹿原》中,张总督这个人物总是和与之相关的方巡抚、朱先生两个人物同时出现,其中还有这样一段叙述:“张总督和朱先生是同一年经方巡抚亲自监考得中的举人,那是方巡抚到陕赴任第一年的事。次年,方巡抚力荐当时的张举人官费赴日本国留学,他在日本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回陕后就成为方巡抚的头号政敌,直到反正成功,方巡抚仓皇逃出关中”。故小说称方巡抚是张总督的“恩师”。

  其实,张凤翙和朱先生(牛兆濂)并非同一年经方巡抚(升允)亲自监考得中的举人,张凤翙也没有中举,而是考中秀才以后,由于新政府推行新政,取消科举,实行新学,张凤翙即进入陕西陆军武备学堂学习。因该校为升允亲手创建,所以张凤翙虽未中举,仍可视为升允的学生。而牛兆濂则是早在升允任陕西巡抚之前就已中举,所以两人一贯以至交故友相称。如果说小说作者在这一点多少有些虚构的话,而前面所述的其它情节则与事实情况基本相合。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