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之时:起兵龙泉驿 仗剑走天涯

辛亥革命网 2013-08-05 00:00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张义奇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成都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大门外的老成渝公路旁,有一株黄桷树,横枝槎丫,似一把大伞。一百年前它就伫立这里,披红挂绿;一百年后它

  夏之时(1887—1950),四川合江人氏,字亮工。1904年东渡日本,考入东斌军事学堂,专攻军事。1905年8月在日本加入孙中山先生创建的中国同盟会。学成归国,回川参加新军,成为新军一名步兵排长,驻扎省城成都。1911年9月,四川保路运动风起云涌,11月5日夜,夏之时等人在龙泉驿土地庙率230余名士兵誓师起义。夏之时被公推为革命军总司令。当晚,起义军经简州东下,过乐至、安岳、潼南等地,打合川,最后兵抵重庆北碚,与当地义军会合。重庆独立,重庆蜀军政府成立后,夏之时被任命为副都督、镇抚府总长,时年24岁。这以后,夏之时再度留日攻军事,也曾出任过孙中山大元帅的靖国招讨军司令,川西护法军总司令等职。后解甲归田,办过锦江公学,热心教育事业。1950年逝于合江,享年63岁。

  在成都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大门外的老成渝公路旁,有一株黄桷树,横枝槎丫,似一把大伞。一百年前它就伫立这里,披红挂绿;一百年后它依然如故,享受着人们的顶礼膜拜。我也曾禁不住拜谒过它。不过,我并非是去拜“黄桷大仙”,而是像拜访一位历史老人。因为它见证了百年前此树下发生的一件大事,它亲耳听到了那埋葬清王朝的枪声……

  龙泉驿兵变

  出了龙泉驿场口往东上山,百年前是条石梯路,爬过一个缓坡后有一小块平地,在靠山岩的路边,有一座土地祠。土地祠旁有一株盘根错节的大树,这就是被人们视为“大仙”的那株黄桷树。这年农历辛亥九月十五,即1911年11月5日下午,几个脑后甩着发辫,却穿着笔挺新式陆军军装的青年军官来到大树下,杀了一只雄鸡(也有人说杀了一头猪),歃血为盟,他们决定举事响应武昌革命,推翻腐朽的清王朝。

  当晚,龙泉城中的高升客栈、瘟祖庙、火神庙等几处兵营相继响起了一阵枪声,驻扎在城中的四川新军东路卫戍司令部所属三个步兵排、一个骑兵排、一个工兵排、一个辎重兵排全部起义了。山涧谷地中顿时回荡起230多人洪亮的声音:“拉起革命旗,撞响自由钟!”卫戍司令魏楚藩穷凶极恶的威胁不仅被士兵自由的呼喊湮灭,连他高大的躯体也在乱枪中化为一团死肉;另一位刚好路过龙泉驿前往资州去迎接端方大人的教练官林绍泉,在腿上挨了一枪后,默认了一顶飞来的起义总指挥的官帽。此时的林绍泉大概不知道,他在无意中重演了武昌起义中黎元洪大都督的一幕戏。

  不过,起义军的真正灵魂却并不是林绍泉,而是在大黄桷树下歃血为盟的几个青年军官中的一个人。他,就是四川新军第十七镇六十五标的步兵排长、同盟会员夏之时。

  夏之时,字亮工,四川合江县榕山镇(今虎头乡)人,生于光绪十三年九月初二,即1887年。少年时代的夏之时,一面在农村私塾读书,一面干农活。1902年,入自贡树人中学读书,开阔了这个农村少年的视野,立志报效国家;1904年,夏之时东渡日本,考入东斌军事学堂攻读步兵科,次年参加同盟会。1908年,留日归来的夏之时,先在川边一带从事军事测绘,后调新军十七镇六十五标任步兵排长。驻军省城时,夏之时便积极协助革命党人宣传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并在军中秘密发展同盟会员。1911年10月初,四川总督赵尔丰为了扑灭火势日烈的保路运动,组建东路卫戍司令部,调部队驻守龙泉驿。夏之时随部队开赴龙泉驿。由此开始书写他生命中一段最辉煌的历史。

  保路运动

  龙泉驿兵变的消息传到省城,赵尔丰急令十七镇统制官朱庆澜派兵镇压。于是朱庆澜派管带龙光率领一营新军迅速向龙泉驿开来……

  此时的四川到处都是火药桶,风起云涌的保路运动正推向高潮。但统治者绝没料到这场铁路风潮会动摇大清王朝的根基。自中法战争后,中国西南门户被列强打开,铁路筑路权一时间成了西方觊觎的肥肉。英法等国都先后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到云南、四川勘探铁道线路,法国包揽的滇越铁路也于1904年动工。就在这一年,四川总督锡良上奏朝廷组建川汉铁路总公司。公司规定铁路为自办,以集股方式筹款。股本来源为认购、抽租、官本、公利四个途径,其中具有强制性的租股占了百分之七十以上。即是说,全川人民无论老幼男女,极贫者除外,都成了股东。1907年,川汉铁路又由自办改为商办,公司章程规定不得吸纳外国资本,然而列强却联手向清廷施压。1909年,英、法、德三国迫使张之洞签了川汉、粤汉铁路借款合同草约,美国随即提出“利益均沾”,日本也趁火打劫欲牟取中国西南的铁路利益。是年5月,清廷发布上谕,宣布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并与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签订了600万英镑的借款合同。这无疑是使四川百姓多年来积累的股本化成了乌有;朝廷强制将铁路收归国有,激起了川路股东代表的坚决反对。6月17日,四川正式成立保路同志会,立宪党人蒲殿俊、罗纶被推为正副会长。紧接着全川各地各行业也都先后成立了保路同志会。同志会原定方针本是“和平争路”,清廷则回以“实力弹压”。在此情况下,革命党人联络各地袍哥首领于8月4日在罗泉召开“攒堂大会”,决定组织保路同志军展开武装反击。在省城,8月27日,开始实行罢市、罢课,行动迅速波及全川。然而清廷非但不反思,反而变本加厉,一方面电令赵尔丰切实弹压,另一方面又令端方急率两标精锐鄂军入川。9月7日,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鬼节。赵尔丰设计诱捕了蒲、罗等九位保路领袖,市民涌到督院衙门请愿,却遭到卫队疯狂枪击,当场打死32人,伤无数。革命党人曹笃、朱国琛利用“水电报”迅速向各地报警,数天后,各路同志军开始围攻省城。赵尔丰顿时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