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中的三水先驱(2)
辛亥革命网 2013-11-22 00:00 来源:佛山日报 作者:宾水林 查看:
卖厂革命潘受之
辛亥前夜,暗杀团、敢死队正面组织起义,另还有一支全由商人组成的“革命队伍”,他们给革命提供经济和物质支持。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周兴樑称,在清末民初运动成燎原之势期间,有些粤商甚至达到倾家荡产的地步。而这些人中间,除独自发力支持革命的外,不少更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组织商人捐款支持革命。
南洋名医、三水大塘人潘受之就是一位为革命倾家荡产的人。潘受之(1873年-1962年)系大塘镇白水塘村人,17岁赴新加坡随父学医,以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乐于为贫苦大众赠医施药而享誉星洲。曾因治愈坤甸埠皇室数位家眷疾病,受苏丹(土王)嘉奖。“他也是头脑精明、擅长经营的商人,连开4家药房药厂,家底丰厚;还在越南西贡等地有多处房产,非常有钱。”潘受之的孙子潘海夫介绍。
潘于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与邓慕韩、邓青阳、居正等在南洋发动募捐;多次慷慨解囊积极认购国民革命债券资助革命。并在坤甸、新加坡、八打威等埠创办《华侨日报》、《中兴日报》、《晨报》等报刊;开办图存学校、德育女子学校,成立图存阅报书社、民锋社剧团,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揭露清朝统治者的罪行,声援国内革命,激励华侨同胞起来斗争。潘受之去世后,没有给后人留下任何财产,“屋都没有一间”。
1912年民国成立伊始,孙中山即对潘颁发旌义状,以表彰其为革命作出之贡献;并以私人名义赠送精制坤甸拐杖一支,以示情如手足之意;又亲笔题写“节义留芳”四字,刻制坤甸横匾赠与潘母。据了解,“旌义状”真品现已被广州大元帅府博物馆收藏,是国家二级文物,也是大元帅府的“镇馆之宝”之一。
参加辛亥革命的三水人还有他们:
邓培:革命烈士,辛亥革命前就曾参加同盟会;
陈剑虹:民国元年首任三水县知事,在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军事时就加入了同盟会,并曾主理江苏省同盟会会务;
邓倬云:芦苞白土村人,经营安安藤竹、大方樟木箱厂,后任罗便臣琴行买办,辛亥革命前加入同盟会,捐输家财以助革命,并积极协助孙中山在香港筹募革命活动经费;
邓警亚:邓慕韩胞弟邓警亚,早年加入同盟会和进步文学团体南社,曾跟随孙中山奔走革命,长期在南洋一带办报,担任编辑,从事宣传活动;
谭发:在日本与中山先生一见如故,曾任兴中会干事,冯自由所著的《革命逸史》对其事迹亦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