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毓秀:从革命志士到中国第一女律师(2)

辛亥革命网 2013-10-29 00:00 来源:炎黄纵横 作者:黄益群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08年,光绪与慈禧先后驾崩,孙中山敏锐地觉察到“人心必大动,时局可为”,在京津同盟会李石曾的领导下,郑毓秀加入刚成立的“敢死队”

  1908年,光绪与慈禧先后驾崩,孙中山敏锐地觉察到“人心必大动,时局可为”,在京津同盟会李石曾的领导下,郑毓秀加入刚成立的“敢死队”,为革命党人秘密运送武器,传递情报。

  武装起义屡屡失败,加之受保皇派的攻击,革命陷入失败的边缘。为了挽救革命,挽救同盟会,汪精卫主动提出亲自去北京刺杀清政府高官。他给孙中山的《致南洋同志书》中写道:

  “吾侪同志,结义于港,誓与满酋拼一死,以事实示革命党之决心,使灰心者复归于热,怀疑者复归于信。今者北上赴京,若能唤醒中华睡狮,引导反满革命火种,则吾侪成仁之志已竟。”

  1909年10月,汪精卫、黄复生两人先乘英国船到天津,同盟会的郑毓秀前往迎接。此时的郑毓秀精通外文,是天津的知名人士,廖仲恺特别写信给她,要求她全力帮助汪精卫等人的暗杀活动。

  1910年2月10日,北京前门车站,郑毓秀凭借着自己的机智和勇敢,在一位西欧外交官和几个外国朋友的帮助下巧妙地躲过了车站警察的检查,提着装有炸弹的行李箱,挽着外交官的胳膊,沉着冷静地走出检查处,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虽然汪精卫行刺载洵和载涛的行动失败,但郑毓秀的英名迅速传播开来,成了革命党人的女中豪杰。

  巴黎和会 玫瑰惊情

  1914年,郑毓秀来到法国索邦大学攻读法学专业。求学期间,加入法国法律协会,是该学会的第一位中国人。她聪明好学,为人热情,且性格温和,风度优雅,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有一次,在法国大学成立中法协会时,她登台演说,面对数千听众,宣扬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以及爱和平、重信义的传统美德,听众耳目一新。因为出类拔萃,1918年,郑毓秀受南方军政府吴玉章主持的外交委员会的委派,在法国进行国民外交工作。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出席和会。郑毓秀因精通英、法两语,被任命为“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成员,担任联络和翻译工作。在西方列强操纵的“巴黎和会”上,很多相关条约都不利于中国。中国的失败外交令国民无比愤慨,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无计可施的北京政府把签字与否的责任推给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团团长、北京政府外交总长陆征祥。面对这一“烫手的洋山芋”,陆征祥左右为难,便装病躲进巴黎近郊的圣克卢德医院。就在巴黎和会签字的前一天,1919年6月27日晚上,300多名留法学生和华工包围了陆征祥的下榻地,要求他不要在和约上签字。郑毓秀出色的辩论和外交才能赢得了众人的信任,一致推举她为代表与陆征祥谈判。而此时,陆征祥已接到北京政府的示意,准备在和约上签字。关键时刻,郑毓秀急中生智,在花园里摘了一根玫瑰枝,藏在衣袖里,顶住陆征祥,声色俱厉地说:“你要签字我这支枪可不会放过你!”

  陆征祥最终没有在合约上签字,由此保留了中国政府收回山东的权利。郑毓秀“玫瑰为枪”的义举,也成为中国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后来,郑毓秀将这支玫瑰枝带回祖国,在客厅里悬挂多年。这是她值得骄傲的一件往事。

  学成归国 人生巅峰

  1924年,品学兼优的郑毓秀终于取得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女子。

  一艘满载旅客的轮船乘风破浪,满怀壮志的郑毓秀就在这艘船上。她希望回到祖国大展拳脚。

  1926年,郑毓秀与魏道明博士在上海法租界开设了“魏郑联合律师事务所”,执行律师业务,成为中国第一个女律师。郑毓秀完成了从女侠到律师的华丽转身,在执业期间,屡屡打赢官司,声名鹊起。

  郑毓秀最具知名度的官司是为著名女伶孟小冬作辩护,成功调解了京剧大师梅兰芳与孟小冬因爱生恨的爱怨纠葛,梅兰芳以赔付4万元平息这场风波。后来,郑毓秀的律师事务所门庭若市,应接不暇,就连杜月笙都对她赞叹不已。功成名就的郑毓秀也因为与魏道明在合作中惺惺相惜,情投意合,最终结为伉俪。

  北伐军逼近上海时,20多名革命党人被当局拘捕,郑毓秀在法庭上引经据典,慷慨陈词,最终将他们引渡到法租界保护。1926年,大学教授杨杏佛在上海被捕,也有赖于郑毓秀的帮助。她动用关系向当局施压,杨杏佛最终得以释放。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成立,郑毓秀出任立法委员、建设委员会委员。次年1月国民政府指定郑毓秀和傅秉常、焦易堂、史尚宽、林彬五人组成民法起草委员会,专门负责民法的起草工作。

  1942年,魏道明接替胡适任驻美大使,郑毓秀成了大使夫人,开始协助丈夫的外交工作。1943年,宋美龄访问美国,郑毓秀协助安排,后出任“各国援华会”的名誉主席。深谙政治的罗斯福总统夫人称赞郑毓秀“具有政治头脑,不同于历任中国大使夫人”。杜鲁门总统的夫人虽不过问政治,但赏识郑毓秀之风采,与之结为知己。1947年,魏道明改任台湾省主席,郑毓秀随夫赴台北。1948年,郑毓秀夫妇移居美国,从此淡出了政治舞台。

  一个在政坛、公众社会叱咤风云的人物,晚年蛰居美国。不知道,享受宁静生活的郑毓秀,是否还怀念那个轰轰烈烈的年代?她是民国政府时期第一位省级女性政务官、第一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长与审检两厅厅长、第一位非官方女性外交特使、第一位参与起草《中华民国民法典草案》的女性、中国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女性律师。拥有众多“第一”的郑毓秀,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出色的革命家和女权运动者,她先后编撰《国际联盟概况》和《中国比较宪法论》。最早向国内介绍了国际联盟的情况,对开阔国人视野功不可没。1959年,这位杰出的女性在美国病逝,享年68岁。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