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忾辰与孙中山(2)

辛亥革命网 2013-10-29 00:00 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 作者:王凌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郑忾辰作为孙中山的亲密战友、秘密联络员和“伴郎”,是一个可以与孙中山沟通心灵的人。本文根据已经挖掘到的历史材料,分析郑忾辰与孙

     当时,在诸多社会力量的交互作用下,孙中山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他也确实曾一时被袁世凯的两面派行为所蒙蔽,以为能靠自己“在野之身”从事“实业建设”。但不管怎样,伟人与小人毕竟有天壤之别。孙中山要建设民国,要给人民以民主,他不计较自己的官位,却绝不允许封建专制复辟。1912年4月20日,他到福州考察时曾讲过,现在虽已“恢复中华,建立民国”,但这不过是革命事业的开始,要如何巩固民国基础,如何解决民生问题,都必须靠同志们加倍努力才能达到革命目的;并提到黄花岗烈士杀身成仁,是福建人民的光荣,希望闽人能完成烈士未了之志。郑忾辰也在场聆听教诲。这种真诚的民主革命信念,同样镌刻在郑忾辰心中。

  正因为如此,郑忾辰见到福建政务院院长兼警察总监的彭寿松登上高位后,排除异己、钳制舆论、践踏民主、中饱私囊、制造“蒋黄惨案”、杀害新闻记者,认定这些行为违背孙中山先生思想和革命初衷,遂挺身而出搜集彭寿松的罪与之进行斗争。他毅然在参议院上提出弹劾彭寿松案,并得到了林森等人的支持,影响很大。老同盟会员苏渺公(苏郁文)还继续在《群报》上发表文章,抨击彭寿松的罪行。彭寿松公然查封《群报》,逮捕苏渺公入狱,重笞数十大板,一时间“黑云压城城欲摧”。郑忾辰在福州天安堂的一次集会上再次发表演说,抨击彭寿松的罪行。彭寿松恼羞成怒,公然派爪牙冲进省议会宿舍,试图逮捕郑忾辰,郑忾辰在众人的掩护下躲过此劫。彭寿松摄于郑忾辰的崇高威望,不敢再次贸然行动,但派暗探四处监视,伺机下毒手。郑忾辰认为彭寿松占据福建政坛,许多人不敢讲话,不驱彭不能维护民主;但开展驱彭斗争不能局限于福建一地,必须赴京、沪等地广泛宣传,争取各界人士的广泛支持。他巧妙地躲过了暗探的监视,在众人的掩护下从台江登上开往上海的轮船。到达上海、北京后,郑忾辰四处揭露彭寿松的罪行。由于彭寿松倒行逆施,民心丧尽,加上全国舆论的巨大影响,袁世凯不得不派人以镇抚使名义赴闽驱彭。彭迫于各方压力,在大捞一把后离开福州。郑忾辰为了维护民主,穷追不舍,继续以蒋、黄家属的名义,向法院提出控告,法院缺席判决彭寿松死刑;对直接参与谋杀蒋、黄的刽子手,则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驱彭虽然仅仅是伸张民主正义的一个局部的胜利,没有也不可能解决政权建设的根本问题,福建政权依然不在革命派手中;但毕竟说明民心不可侮,公道自在人心。当时正在福州读书的冰心先生,她的父亲谢葆璋以及她的舅舅、老同盟会员杨子玉,也都对践踏民主,换汤不换药,借革命以营私的彭寿松十分不满。还用民歌“墦间祭”的调子,编了好几首讽刺彭寿松的歌子(参见冰心晚年回忆文章《我的小舅舅》)。“驱彭”为民众出了气,也昭示大家:一个人,不管他过去功劳多大,现在权力多重,只要敢倒行逆施,践踏民主,就要受到制裁。这也应当是民主共和精神深入人心的一个具体体现。有人只看到驱彭曾一度得到袁世凯支持的表面现象,看不到斗争的实质。

     随着事态的发展,袁世凯复辟野心日益昭显,他公然派人暗杀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彻底暴露了“窃国大盗”的真面目。孙中山愤而举起“讨袁”的大旗,发动“二次革命”。已于1913年担任全国国会议员的郑忾辰也立即投入反袁斗争,他进一步认识到辛亥革命只打倒一个皇帝,民众还要打倒大大小小的皇帝。

  在最困难时期当“伴郎” 以实际行动支持孙中山

     “二次革命”失败后,郑忾辰随同孙中山逃亡日本。此时,国民党人情绪十分低沉。有人叛变、堕落;有人脱离革命队伍。革命者内部分歧亦十分激烈,黄兴也因政见不同离去,这是孙中山最为困难的时期。但他百折不挠,愈挫愈奋,于1914年7月在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郑忾辰依旧担任他的秘密联络员。郑忾辰晚年曾对家人及学生回忆当年的困难情景:有时只剩一个面包,也要两个人分着吃。孙中山书写“天下为公”“博爱”等条幅送给他,互相激励斗志,郑忾辰收藏终生。1915年,宋庆龄到日本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两人因革命追求相同而互相爱慕,孙中山与原配夫人办理了协议离婚的手续。但孙、宋的结合,却为世俗偏见所不容,反对者甚多,革命者内部亦多歧义。正是此时,称孙中山为“逸仙哥”的郑忾辰,毅然当孙中山、宋庆龄的伴郎,他是极少数几个参加孙中山婚礼的中国人之一。孙中山在结婚照后亲笔签名“孙文”,赠给“忾辰兄存念”。

  从孙中山致郑忾辰信  看两人的心灵沟通

     在孙中山等人的坚持斗争下,“护国”运动发生并取得节节胜利,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不久一命呜呼;此时国会一度恢复。但北洋军阀段祺瑞继承袁世凯衣钵,坚持独裁卖国,反对《临时约法》。孙中山高举民主革命大旗,发动护法运动。1917年8月,郑忾辰与部分国会议员离京南下,随孙中山到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组织护法军政府,推选孙中山为大元帅。郑忾辰被孙中山任命为大元帅府特别参议,并奉命辗转西南各省,奔走呼号,与北洋军阀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1918年5月,南方军阀压迫非常国会,排挤孙中山。孙中山辞去大元帅一职后,转道到上海,潜心著述,总结革命经验。郑忾辰奉命留在广州,坚持斗争。

  1918年9月15日,孙中山亲笔写信给郑忾辰,赞扬他“夙抱弘愿,期于贯彻主义”;勉励他“淬厉精神,团结同志,为正义而奋斗”。信件全文如下:

     慨尘兄鉴:

     离粤以来,倐奄时月。遥想为国贤劳,旅祉安适,至以为慰。弟自避居沪上,默察今日国事人心之坏,不特少数暴戾恣睢者,放佚而无所惮,而大多数之国民,皆持一种苟安偷活之见解,惟知敷衍弥缝于一时,而不为久远之计。此其弊,在于精神上无勇决之觉悟,于条理上无建设之计划也。故甚欲暂时韬晦,潜心著述,于国民之意向,及建国之规模,有所启发,冀得大多数之觉悟,谋将来之进行。阁下夙抱弘愿,期于贯彻主义。当此国会开议之际,四围情状,皆有风雨飘摇之惧。深望阁下淬厉精神,团结同志,为正义而奋斗。庶足以挽垂危之国运,振将死之人心。临颖无任拳拳之至,余不一一。专此。敬候

     旅祺!

     孙文启 九月十五日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