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乃裳的人生三部曲(2)

辛亥革命网 2013-10-09 00:00 来源:炎黄纵横 作者:陈田爽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黄乃裳,1849年6月生于福建省闽清六都,1924年逝世,终年76岁。他的一生,贯穿于中国近代的历史过程,铸就了追求国家富强,追求社会进步的人

  沙捞越是位于世界第三大岛婆罗州西北部的一个小国,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黄乃裳一行到达沙捞越首府古晋,在当地侨领、祖籍福建泉州的王长水热情支持帮助下,出沙捞越河口曲折南行,经石隆门、英吉利里,直达最南端的伦乐。一路栉风沐雨,餐风饮露。接连七八日,所经之处,不是地势陡峭,林木葱葱,便是低洼沼泽,荒草凄凄,无一处理想之地。黄乃裳并不气馁,决定调头向北,赴中南部的拉让江流域勘察。

  全长500多公里的拉让江,是沙捞越最大的河流,贯穿于面积57000多平方公里的诗巫省境内。黄乃裳一行溯江而上,被两岸的广袤原野,茂密林木和几叶轻舟,袅袅炊烟,如诗如画的景色迷住了。心中大喜,经过进一步深入了解。最后选择了地质环境条件较优,且离出海口近的诗巫周围沿江一带地域,作为垦殖场地。

  黄乃裳从诗巫返回古晋向王长水报告了考察经过与选择结果,得到了王长水的高度赞同。随后,黄乃裳向沙捞越政府提出了移民垦殖申请。布鲁克二世答应了申请,并承认黄乃裳为诗巫埠港主。出于对祖国的眷恋和移民主要祖籍地福州家乡的情怀,黄乃裳命名垦场为“新福州垦场”。1900年7月,黄乃裳与沙王布鲁克二世订立了开垦诗巫的17条合约。

  1900年8月中旬,黄乃裳与当地华侨力昌(祖籍福建永泰)按预定计划回国招农。在招募垦农过程中,黄乃裳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先是中国农民恋土的传统观念,报名应募的很少。经过黄乃裳反复耐心劝说和介绍宣传,并专程拜会了古田著名牧师陈长惠,争取他出面组建“福隆”公司,发动支持这项工作的实施。经过近3个月奔波,黄乃裳从应募者中选得“勤壮之农500余人”。经商定,1900年12月23日,力昌与陈观斗(陈长惠牧师的儿子)率91名垦农及工匠作为先遣队先行出发。经过十余天的海上颠簸,于1901年1月8日抵达新加坡。

  1901年2月7日,黄乃裳带领先期集中在福州美以美会天安堂的535名垦农,于马尾港登船出发,于3月2日安抵新加坡转道候船时,又发生了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波。由于垦农人数多、行李多,无法在客栈下榻,又一时找不到可容纳这么多人的地方,便设法与英殖民当局的华民政务司商量,应允让大家暂住政务司所辖的“北麒麟”。因这个地方原是华民政务司向各地转口契约劳工的居住之所。当地一些华侨误以为又是一批“猪仔”,垦农们生怕上当,顿时闹腾了起来。对闻讯赶来的黄乃裳,质问怒骂。黄乃裳强忍着面前发生的一切,和颜悦色地再三解释。垦农们情绪稳定下来了,但这件事直至10年后还有人指责黄乃裳“卖猪仔”,以致引起福建巡警道宪过问干预。

  3月16日,满载垦农的轮船驶入拉让江,这一天成为“新福州”垦场的永久纪念日。

  根据与沙王签订的垦荒合约,所招募的1000名垦农必须在1902年6月30日到齐。因此黄乃裳只得与力昌商定,请他再次回国招农,并再次向沙捞越政府贷款1万元交付力昌回国。但力昌辜负了黄乃裳的信任与期望,并未把招募垦农这件大事放在心上,而是带着这笔巨款漫游香港、台湾,花去了4000元,结果回到厦门时暴病身亡。1902年1月,黄乃裳亲返福建处理完力昌后事,从福州七县招得垦农500余人。5月24日,黄乃裳率领第二次招募的511名垦农,仍从福州马尾港出发,直至1902年6月7日,两次招募的垦农分三批全部安抵“新福州”垦场,共计1118人,其中携带家眷的有130余家。从而完成了他移民垦荒计划的第一阶段任务。

  垦农们在黄乃裳的组织带领下,开始垦荒地,种植作物。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特别是水土不服是一大威胁。诗巫气候湿热,食品极易变质,蚊虫疾病肆虐,从1901年2月至1903年5月的28个月中,“新福州”垦场的垦农因痢疾、霍乱、热病和其他杂病死亡71人。黄乃裳终日与垦农们共甘苦,既要忙于垦务,协调生产,还要操劳千余号人的衣食住行。

  为了把“新福州”垦场建设成为一个生产生活方式与祖国故乡同样模式的华侨社会,黄乃裳通过组建“新福州垦场公司”即“新福州总公司”,来处理整个垦场的管理工作。垦场设场议会,由垦农推选10名代表,加上垦场的管理人员组成,每月开会一次,检察垦场工作的得失利弊,建树民主之风。黄乃裳还十分重视垦农们的宗教生活和子女的教育,在场中建有五座礼拜堂和一所英华学堂,还配备有医生等。

  “新福州”垦场创业艰难,垦农中除了死亡70多人外,因不耐异邦创业之苦而回国者不少,仅剩600余人。垦农产值很低,加之开创之初,为了招募垦农、创建垦场,至1904年初,已花费8万多元,其中除了出自亲友的赞助支援外,有4万元是向沙捞越政府贷款,还贷的责任全压在黄乃裳一人身上。

  沙王布鲁克二世对“新福州”垦场的情况相当关注。他对黄乃裳一直抵制在垦场开赌和销售鸦片,致使政府无法获取颇丰税利的种种做法非常不满,认为黄乃裳并不是沙捞越政府理想的合伙人。因此,向黄乃裳提出了最后的通牒:必须立即还清拖欠沙捞越政府及他人的债务,方可按照原定合约继续经营至所规定的期限;否则立即离开沙捞越,并且不得向垦农收款。

  黄乃裳深知,自己已难以继续承担维持“新福州”垦场的责任,只能离开他惨淡经营四年多并初具规模的“新福州”垦场。1904年7月中旬,他怀着十分抑郁的心情,携眷悄然回国。

  黄乃裳从1899年9月携眷南行新加坡,至1904年7月回国,短短近五年的日日夜夜,风风雨雨,为我国华侨史上树立了一座丰碑。他被沙捞越诗巫的华侨尊为“港主”,为追念他的业绩,诗巫福州公会于1951年兴建纪念楼,立黄乃裳铜像。1958年,诗巫市议会将新建的一条街命名为“黄乃裳路”。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特抄录刘杏林的一首诗作,以纪念和歌颂黄乃裳领导开发“新福州”的功劳。诗曰:“父老争传港主黄,携民去国渡重洋。中原当日成危局,南岛因时辟垦场。衣食住行劳擘画,抚存管教费商量。歌功颂德为公喜,侨史流芳有乃裳。”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