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追随孙中山先生的慈溪陈氏兄弟

辛亥革命网 2014-07-11 00:00 来源:宁波档案 作者:王泰栋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01年,陈屺怀东渡日本时,已接受维新革命思想。1910年,他在宁波加入同盟会,任宁波支部副会长,直接参加辛亥光复活动,与赵家艺等一起组

  陈屺怀与宁波辛亥光复

  一、陈训正(陈屺怀)接受西方民主平等观念,培育堕民子弟受教育

  陈训正(1872~1943),字屺怀,浙江慈溪(今属余姚)官桥人。9岁丧父,靠寡母养大。三叔陈依仁见他读书过目不忘,鼓励他专心读书。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陈训正应考中举,从此名扬乡里。他看到清廷腐败,外强欺辱, 便有志于经世实用之学。1897年,与同乡冯君木等组织“石关算社”、“剡社”,1902年又在上海参加了“通社”,研究数学、诗文,翻译日本、西洋科学名著及新政诸书数十种,并风行一时。1901年,陈屺怀赴日访求科学图书仪器等,并将觅到的蚕桑良种带回,从事研究与实验。在学习与推广科学中,陈屺怀接受了西方的民主、平等与博爱的观念,并深感社会变革之必要,对乡土村民怀着强烈的同情。当时宁绍地区有不少“堕民”,规定其不准受教育、不准从事正常的农、工、商、教等职业,只准从事轿夫、吹鼓手、理发等职业,并不准与他人通婚,社会地位极为低下。陈屺怀与好友卢宏昶在宁波创办“育德农工学堂”,专收堕民子女入学,传授知识和农工生产技能。1904年,陈恺怀联名省内名人呈报朝廷,请特旨开放堕民,被准奏。宁波两地堕民终取得平等人的资格,自此宁绍地区延续数百年的陋风习俗被破除。“堕民”脱籍之举,时人称为解放黑奴。

  二、陈恺怀加入同盟会,积极参与宁波辛亥光复,办《天铎报》 致力教育事业

  1901年,陈屺怀东渡日本时,已接受维新革命思想。1910年,他在宁波加入同盟会,任宁波支部副会长,直接参加辛亥光复活动,与赵家艺等一起组织尚武会、成立民团,组织群众为起义作准备。1911年武昌起义后,陈屺怀与宁波革命志士组织了保安会,任副会长,领导起义。11月5日,宁波光复,他辞去宁波军政府委任的财政部长职务,功成身退。

  陈屺怀对用报刊宣传辛亥革命和共和也做了不少工作。1911年,他在上海创办《天铎报》,自任社长兼总编辑,刊登大量揭露清政府媚外残民罪行、宣传民主革命的文章,在上海和江浙一带影响很大。民国成立之日,《天铎报》第一时间发表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就职时的《告友邦人士书》。袁世凯窃国后,孙中山倡导实业救国,陈屺怀与同乡赵家艺等在上海创设“平民共济会”(1912年), 刊印《生活杂志》,提倡节育、提倡晚婚,办组合(即合作社),主张粮食国营,在当时颇具远见,为时人传诵。1920年,陈屺怀与赵家艺等又在上海办《商报》,陈屺怀自任社长,堂弟陈布雷任主笔。《商报》主张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反对专制,后来积极支持北伐,其影响力不逊于当时的《申报》、《新闻报》。

  陈屺怀一直醉心于教育事业,除了育德工农学堂外,与赵家艺在宁波月湖书院旧址办起宁波府师范学堂,又与钟观光办女学(后为省立第四师范与县立女子师范)。1905年至1911年,陈屺怀任宁波府教育会副会长期间,宁属六县纷纷改废私塾、书院,成立新式中、小学,先后不下400余所。1911年,因政局动荡,很多青年学生无处求学,陈屺怀与友人共同办起私立效实中学,并创设公立宁波中等工业学校,附设工厂,培育专才。对社会特殊群体:如僧侣的教育也尽力创导,设立佛教小学及佛教幼儿院,使僧侣弟子及孤儿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三、弃政从文写文章、编方志,终生爱国

   陈屺怀一生作了不少诗词,他的诗文著作已编辑成的有《国民革命军战史》四卷,《论语时训》、《孟子学说》、《甬谚名谓考》、《无邪诗存》、《天婴诗辑》、《晚山人集》等。他还曾主纂编写《定海县志》、《鄞县通志》等。他编写方志“重现代而轻往古,重改革演进而轻保守固定,重群众与社会而轻个人与家族”。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由于他有直接参与辛亥革命、引导宁波光复的经历,又有“浙东才子”之名,先后担任过浙江省政府常务委员、省民政厅代理厅长、西湖博物馆馆长,两度出任杭州市市长。1932年后就弃政从文。1942年在云和又被推为浙江省参议会议长,此时陈屺怀已年逾七十。1943年10月,因病逝世,享年72岁。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