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百麟生平事略(2)
辛亥革命网 2014-04-24 00:00 来源:湖南文史 作者:陈庆华 查看:
1909年科,列强监督我国财政之说甚嚣尘上。百麟等倡议以谘议局名义召开各界人士会议,设国民捐会。会上票选蔡岳、周培艺、东嘉藻为会长,派张百麟、钟昌祚、周培艺、陈永锡、彭述文等四出演说。密议募集巨款后,即备军械,练乡团,联络全省各界,伺机起义。后被顽固缙绅任可澄、戴勘等探知,向官厅告密,利用官厅来阻挠、破坏,自党的策划遂落空。为壮大革命势力,百麟等愤而励精图治,从广罗人才,积蓄革命力量入手,在公立法政学堂中增办律师、监狱、法官、统计、法政、佐治等六个专修科,一个警察传习所。张百麟、黄泽霖(茀青)筹办司法讲习所,从此,为自治学社培训了一大批干部。而且,自治学社的潜在势力已散布于各界。教育方面如公立法政学堂、律师专修科、法官养成所、自治研究所、乐群高等小学校,光懿、淑慎、明德三所女校等,合计毕业学生共数千人,又各法定机关,如谘议局、教育总会;各属城乡议董两会等社团。自治学社皆占优势,全省府厅州县,几乎都有自治学社分社之组织,从此势力日盛。上年(1909)谘议局的选举中,自治学社社员占24席(谘议员全数为39人),占61%强。自治学社从成立之日起至辛亥革命前夕(1911年9月),社员发展到14万8千余人(其成分占各界知识分子总数的80%以上),遍布贵州全省各地,几乎有左右全省大局之概。
二、贵州光复 首义殊功
1911年3月,贵州当局任张百麟为提法公所总务科长,任周培艺为警务公所行政科长,以示笼络。然而百麟凭此身份树立了一种特殊的关系,使得同情革命的巡警道(主管警察)贺国昌、审判厅(主管司法)厅丞朱兴汾(成侯)等人,为之疏通,避免了官府的注意和干涉,因而百磷等更为放手地从事革命活动。
黄花岗之役后,自治学社加紧了革命工作的进程。一面通知上年派出省外活动的蔡岳(在上海)、扬寿篯(在北京)、钟昌祚(往河南探查袁世凯的行动)、安健(在日本)等,加强与同盟会的联系,继续收集情报;一面加派彭述文到北京,黄人瑞到上海,张泽钧到湖南,加强与革命势力的联络。关于社务,则成立书记处。百麟就在住宅设置机关,调平坝分社书书陈康(纯斋)为常任书记,专管关于革命事项的通讯联络。社中并决定加速新军的运动。
辛亥夏秋之间,蜀人抗争铁路的风潮勃起,全国震动。夏(5、6月间),安健、杨寿篯等先后秘密函告:同盟会将起事于长江,催促百麟迅即作发动的准备。9月底,百麟召集自治学社核心同志会议。初拟专由社员联络哥老会众,分兵四路。但平刚、永锡、培艺等皆主张以联络军界为必要,遂改变原定方略,而从各界(军界、学界、哥老会警界)着手,把重点放在新军与陆小。以上各方面,凡有排除障碍及进取机宜,皆由百麟主持调度,同时成立以百麟为首的十人委员会,总揽起义计划。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各省纷纷响应。百麟认为大举的时机已经成熟。但当时自党内部,即使是中坚分子,也有些同志以时机尚未成熟为由,提出各种疑端,但百麟成竹在胸,力排众议,“时机者,人力所造成也。今百年无动作,亦可曰百年无时机。吾拚作牺牲,事若不捷,至少亦播若干种子于社会耳。”当时,清廷防范,侦逻密布,谣言四起,情势异常险恶。然而百麟岿然不动,指挥若定,仍按原定计划作了紧急部署,派遣同志分路发动,已成“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之势。
风雨重阳。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九),云南独立的消息至,贵州为之震动。沈瑜庆(福建人,贵州布政史,在庞鸿书四月离职后继任)惊惶失色,百麟闻电大喜,君情激昂,决定迅速发动起义。当时,沈瑜庆已接纳宪党建议,将搜杀自党八领袖以消弭“乱源”,并暗中密电兴义县豪绅刘显世从速调集防军入省镇压革命。张百麟筹见事机紧迫,于是先发制人,在谘议局长谭西庚(云鹏)等人支持下,加紧部署,一面作武装起义的准备,一面又希望避免流血。百麟等认为要实现“不流血的革命”,镇定贵州局势,必须取得宪政党的合作。10月31日(农历九月十日),蔡岳自上诲归来。蔡是自党的合作者,主动答应从中斡旋。11月1日,蔡邀集张百麟、任可澄、乐嘉藻、周培艺、谭西庚、扬昌铭、黄禄贞(千夫,宪 党),会于崇学书局,请两方释嫌修好,共周合作。双方均表示化除成见。宪党领袖任可澄等人勉强同意谋求贵州反正。11月2日,张百麟、杨昌铭、周培艺与任澄等人会同谘议局长谭西庚,一起去见巡抚沈瑜庆,劝其反正,但沈不从。11月3日,沈接纳宪党老谋士郭重光(子华)的建议,准备搞假独立,作缓兵之计,沈命郭组织自保会,—俟刘显世(时为靖边团营管带)兵到,即捕杀张百麟等。是日下午5时,泽霖探悉官厅将先杀百麟及议长。议员,事已逼迫,不能再待。当日深夜,贵州革命突然爆发,张百麟在白沙井住宅下令起义,先是新军发难。标统袁义保拒绝起义,杨树青鸣枪轰走了袁义保。陆小学生闻讯,立即响应。沈瑜庆知大势已去,经过谈判后手书承认贵州独立,派巡警道贺国昌、劝业道(主管农工商业)王玉麟持巡抚钤盖、关防(统称印信)送至谘议局。
11月4日(农历九月十四)黎明,汉字大旗飘扬在谘议局(改为民军司令部)门前上空,民军笑逐颜开,新军与陆小学生以战斗的姿态,整队由南门进城,齐集谘议局听百麟宜布起义及经过。全城民众从睡梦中醒来,欢声雷动,奔走相告。清王朝两百六十余年在贵州的封建统治,至此宣告结束。百麟以谘议局为革命总机关,发号施令。命南厂新军及陆小学生分守全城各要地,维持秩序,并改巡抚卫队为百麟卫队,驻守谘议局。召开各机关法团临时大会,商讨军政府组织法。当时,各代表一致推张百麟为全省都督。百麟是自治学社创始人,又是革命运动的组织者和主要领导人,深孚众望,都督一席,当之无愧。可是,百麟识尢体,以己非军人,不娴军旅,再三推让,并发表不愿为都督之理由:(一)功成不居,力避党争而维持大局;(二)平日无中坚军队,秩序不易整理,特主张仍以新军正、副代表为正副都督,盖其原为新军官长,且党见甚薄,足以释来日反对者之忌,足以保护社会之治安也。最后,周培艺、平刚、乐嘉藻等以百麟的意见为重,同意杨荩诚(伯舟,四川人)、赵德全(纯臣,湖北人)为正副都督。
1911年11月5日,正式成立军政府。军政府由都督、枢密院、行政厅三部分组成。
1.都督:专管军事,杨荩诚、赵德全为正副都督。 2.枢密院(相当省政府):总揽全省府务,张百麟为院长,任可澄为副院长,周培艺为秘书长(兼),平刚等为枢密员。 3.行政厅:主办行政事宜,周培艺为行政总长(总理)。
下设民政、财务、实业、交通等部,由自治学社中的骨干任各部部长,初期的贵州军政府基本上是自治学社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