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会女志士张汉英传略

辛亥革命网 2014-04-16 00:00 来源:湖南文史第43辑 作者:陆承裕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张汉英字惠芳,号惠风,湖南醴陵人。1905年8月孙中山、黄兴、章太炎等在日本东京将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合并组成中国革命同盟会,留日学

  (一)家世与童年

  张汉英字惠芳,号惠风,湖南醴陵人。1872年生。其父张云齐,为附贡生,学通经史,好诗词,善书法。汉英为其独生女,天资慧敏,云齐爱同掌上珠,幼小即授课读,好问而强记,租长,每读即能诵,且能窥其大义,渐进而融会贯通,发之于诗文,兼有口才,善辩而折服人,闾里夸为“神童"。云齐爱之愈切,授课更严勤,常谓:“此我家女秀才”。清廷被迫废科举,倡新学后,各省纷纷开办文、武学堂,湖南更办女子中学堂于长沙。张云齐力排非议,毅然送汉英赴长沙女子中学堂肄业。同邑附贡富里李青蕃与云齐为同窗契友,青蕃之子发群号芋禅,聪慧好学,少有大志,云齐素器重之,遂议儿女亲,发群、汉英婚后,共砚攻读,学业益进。汉英贤淑,夫妻恩爱甚笃,侍翁姑恭顺,戚族闾里咸赞誉之。

  (二)留学日本

  在内忧外患危机下,清廷认为只有学西方可挽垂危,如是选派大批留学生分赴欧美、日本等国学习。1904年湖南巡抚端方令各县遴选女学生送日本留学。其时各县女子能读书者鲜,醴陵获选者唯张汉英与王昌国耳。是年夏(光绪三十年甲辰),李发群张汉英夫妇双双东渡日本留学。汉英初入日本青山实践女校附设师范班,该班系梁启超弟子范源濂与实践女校校长下田秋子协议,专为中国留日女学生以补习日语而设,修业期为一年,教员均日本人,上课由范源濂任翻译,国文教员为章士钊。当时湖南官费生有许黄萱佑(长沙)、许馥(长沙)、许徽(长沙)、吴双(湘潭)、张汉英(醴陵)、王昌国(醴陵)、唐群英(衡山)、黄国厚、王国巽、黄辉等十一人(其中—人姓名已不可考)。自费女生有秋瑾、王勋、谭莲生、吴珊、聂某等十人,均在师范班济济一堂。

  (三)夫妇加入同盟会

  1905年8月孙中山、黄兴、章太炎等在日本东京将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合并组成中国革命同盟会,孙中山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号召团结全国革命同志共同奋斗!留日学生群情振奋,一时参加同盟会者数以千百计,李发群、张汉英、秋瑾、唐群英、杨卓霖等等,均毅然加入同盟会,立誓为革命献身。

  (四)营救李发群出狱

  1906年(光绪卅二年)萍浏醴起义爆发,同盟会派醴陵人杨卓霖由日本回上海,杨卓霖在日本横滨学习时,曾在课余研制炸弹,到上海后,他密制炸弹,并秘密结识沪、宁一带会党首领,谋炸死两江总督端方。会李发群亦奉黄兴令回上海策应,遇卓霖于街头,卓霖将所谋告,并邀发群同赴金陵举事,发群欣然同行。时有刘復权、萧子翼(均系湖南人),伪称愿协助杨卓霖举事,卓霖未察其奸,事机失密,刘、肖先已密报端方,杨卓霖、李发群刚抵金陵,即被捕入狱。端方委大员朱恩黻(长沙人)审理,朱恩黻素知杨卓霖侠义士也,遂回报端方:“杨卓霖似涉嫌疑案,不可杀,若必欲强我冤杀之,宁可免职,不肯为也。”如是持久不能定案,但典狱官何黻章为向端方要首功,力言杨卓霖、李发群有伙同谋杀罪,端方乃遣何敝章亲自审讯此案,卓霖知祸已难免,惟恐发群等二人亦不可免,遂独自承担,突起直扑端方,推倒审案,厉声大骂,“谋杀事是我,与彼二人无涉,我志未遂但愿一死,天下岂有畏死之杨卓霖耶?速杀我,毋及无辜!”端方怒极,遂于光绪三十三年丁未二月七日(一九○七年),杀杨卓霖于金陵东市,但李发群仍不得脱。张汉英在日本得知发群被桎梏狱中且患重病,遂孑身急速从日本来金陵,探发群于狱中,多方托人营救,皆不力。汉英情急生智,毅然以门生礼晋谒端方,盖汉英留日乃端方巡抚湖南时所选送,故得端方接见,并款待午餐。汉英初只谈在日学习事而不涉其他,及入席乃痛哭失声,不能进食,左右见状皆涕下,端方惊问何故?汉英诉以“发群蒙冤入狱,病剧有瘦死狱中之危,今杨卓霖已正法,督帅囚发群于狱中者欲穹杨卓霖余党耳,但发群一旦瘦死,则仍无所得,于事无益,汉英愿代入狱,换发群出狱就医,再行着落。”端方怜汉英意诚,贤淑而明大义,而谕狱吏解除发群桎梏,移禁他狱就医,并促汉英迅返日本,完成学业。自是汉英节衣缩食以济发群,并数度往还江海间探看发群,备历艰苦。1908年(戊申)光绪死,溥仪继位,宣统元年照例大赦天下,独革命党人不得赦。汉英从日本再回金陵,据理为发群诉,得有力者为之助,发群始于1910年(宣统二年)8月得以出狱,夫妻遂留沪助黄兴从事革命活动。

  (五)力争女子参政权载入约法

  1911年辛亥武昌首义,12月2日南京光复,1912年元日(旧历十一月十三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于南京,设参政院制订临时约法,由宋教仁主其事。张汉英力争将“女子参政权”载入临时约法中,当时社会风气来开,男尊女卑思想严重,汉英之议遭顽固派反对,她慷慨激昂,据理反驳,词锋泼辣,语惊四座,反对者竞无有能以理折服者,遂得通过,此汉英之功也。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