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中的平江志士(2)

辛亥革命网 2014-04-09 00:00 来源:长江信息报 作者:凌辉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地处湖南东北角,扼湘鄂赣之要冲的平江,清末即得风气之先,先进知识分子出洋求知以谋救国救民之道者60余人。先后加入孙中山先生创建的中

  凌容众去世后,夫人李樵松出任校董,坚持把启明女校办下去。他俩夫妇以教育造共和,毁家办学的壮举誉满三湘,名扬中外,为世人所敬仰。

  刘瑞云:长沙举义驱鞑虏

  1904年11月16日黄昏,刘瑞云率队投入了由黄兴、刘揆一、马福益发动的武装起义。

  刘瑞云(1882年—1930年)字赓一,平江向家人。他勤奋好学,崇尚武术,曾拜高手为师,经过苦练,练出了一身好武艺。为人忠厚正直,性格刚强。其妻黄时明,出身黄氏望族,与辛亥革命先躯黄兴系堂兄妹。他们一边租种地主的少量土地,一边租了店房在竹山铺开饭店,取名“夙临客栈”。

  出身社会低层的刘瑞云,与劳苦大众血肉相连,呼吸与共。他嫉恶如仇,成为远近有名的硬汉子。这时,一个以爱国、正义、互助相号召,广纳各方正义之士为宗旨的民间组织哥老会,在长沙一带很快发展起来。刘瑞云与哥老会会首马福益和其弟马益五情同手足,为着伸张正义,除暴安良,刘瑞云加入了哥老会,并成为该会的重要成员。

  1903年黄兴从日本留学回到长沙,为联合革命志士,反抗满清政府,组织了革命团体华兴会,并经好友刘揆一介绍,结识了哥老会会首马福益。他们救国志气相投,决定联合起来,倒清造反。于是将华兴会同哥老会联合组创同仇会,黄兴兼任会长,马福益掌握会党事务。刘瑞云早有反清除暴之心,华兴会同哥老会联合“驱逐鞑虏,复兴中华”,正合他的夙愿,他斗志倍增,更加积极地从事革命活动。尔后,他与华兴会共生死的哥老会成员,都成为华兴会会员。

  刘瑞云和他妻子开设的夙临客栈早为哥老会的秘密联络点和通讯站。哥老会与华兴会联合后,这里又成为同仇会主要领导人秘密聚会的场所。

  1904年立秋时节,马福益邀请黄兴,会同哥老会长沙地区刘昆一、刘瑞云、黄石庵、易象、杨应龙、戴公朴、舒定中、向恺然、黄则民、仇同等人,在长沙东乡竹山铺凤临栈集会,商议如何发动长沙首次起义的计划,决定在同年阴历十月初十(即公历11月16日),趁慈禧太后七十生辰那天起事。因为清廷每逢这天辫挞子官场,必定大行庆寿活动,戒备疏懈,集中目标一举攻占长沙巡府衙门,震惊全国,激发民心。会上动员哥老会壮士归黄兴指挥,马福益、刘揆一为副指挥。分三路,在阴历十月初十黄昏时节突袭。刘瑞云率戴公朴等20多人为一路,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分头潜入府衙后面,集中攻击府衙门,以生擒巡抚陆元鼎为首要任务。

  刘瑞云积极串连发动,尽力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在起事前三天,他挑了一担鱼,暗藏匕首,与戴公朴等人分头潜入长沙城。穿街过巷叫卖,他留心观察,发现巡府衙门对今年慈禧太后七十岁整生庆寿的准备活动格外冷清,街上的巡逻军警却比往年增多。他分析其原因,预感到可能是起义的计划被走漏出去了,敌人有了戒备。刘瑞云逐一通知弟兄们,蹲在潜伏位置,加倍提高警觉,不可轻举妄动,静待炮声举事。初九日大早,刘瑞云会约刘昆一在正北街菜市场见面,刘昆一装扮一个鱼贩子,蹲在地上,刘瑞云装买鱼,谈话间,刘昆一用暗语说他们全部只到17人,藏在天心阁底下,一切准备就绪。刘瑞云叮嘱他们“小心撑得万年船。”随即买一条草鱼去找刘揆一。经四处寻觅,始终没有见到,便回魁星楼待命位置。为防万一,将预计攻打钝挫后的撤退计划,分别面授给战友们。还在湖迹渡雇了渡划子,待命接应。

  预定的起义时刻到了。刘瑞云等听到教场坪放的发难信号大爆声,即带领所属壮士与各路义士一齐奋进,直捣府衙门后门。他们攀墙越屋,冲进官邸,四处搜索,却不见巡抚陆元鼎。不一阵,突然枪声大作,五十标清兵一齐涌出,将起义将士团团包围,并封锁了四城城门。他按预定的撤退计划撤退,突出重围,由湖迹渡乘渡划子过江,星夜奔回乡下。

  刘瑞云牵挂着起义将士。起义后第五天他又潜入长沙探听情况。看到城门上悬挂着刘昆一的首级,城中风声鹤唳,阴森恐怖。刘瑞云打听到,这次起义牺牲志士一百多人。他把悲痛咽在心里,决心前仆后继,誓死将革命进行到底。

  1905年,在孙中生、黄兴等人策划和领导下,兴中会、兴华会、光复会等革命组织在东京联合组成中国同盟会。刘瑞云成为同盟会员。他开设的夙临客栈及此后在岳州、武昌等地开设的龙门、六福等客栈,都成为辛亥革命前后粤汉线同盟会和哥老会的联络站。

  刘瑞云与黄兴交往密切,从黄兴那里受到许多教益。黄兴器重他,曾为他亲笔题写了“大丈夫不为情死,不为病死,当手杀国贼以死”的条幅,以此鼓励他。刘瑞云非常佩服黄兴的革命胆略和优秀品质,常以黄兴作自己效法的榜样。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湖南革命党人立即准备起义响应。刘瑞云在长沙东乡抓紧作好策应工作。10月22日,长沙光复。刘瑞云仍坚持在基层从事革命活动。期间曾参加反对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等斗争。

  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刘瑞云接触到新文化、新思想,特别是毛泽东在长沙组建的文化书社,使他有机会阅读了一些革命书籍,他的思想有了很大的提高。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平江起义后,刘瑞云率赤卫队打开大地主阵介鱼、李挺臣、何汉兴等家的粮仓,把粮食分给贫苦农民,没收地主的浮财,补充红军和赤卫队的给养。1930年,国民党调集重兵,血洗平江,刘瑞云被敌人抓捕,他宁死不屈,始终未招一字,于古历八月中秋节,壮烈牺牲于长沙天王寺前,时年48岁。

  后人为了缅怀先烈,在烈士家乡平江向家镇建立了刘瑞云烈士纪念馆。革命精神昭日月,烈士风范垂千秋。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