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城走出的辛亥烈士李德山

辛亥革命网 2014-04-03 00:00 来源:河池日报 作者:任君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从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16岁的李德山投入民族英雄冯子材麾下任大刀营管带,到1911年他在广州“三·二九”之役英勇就义,只活了43个春秋。然而

  李德山(1868--1911)字昭亭,号泽三。祖籍广东,生于桂平,落籍罗城县龙岸圩。

     从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16岁的李德山投入民族英雄冯子材麾下任大刀营管带,到1911年他在广州“三·二九”之役英勇就义,只活了43个春秋。然而,从清军管带转变成中国同盟会的革命党人,李德山见证了从中法战争到辛亥革命这段历史。

        参与兵变 震动中外

     中法战争结束,清政府撤军裁营,李德山从此走上了反清的道路。

     冯子材指挥的镇南关大捷,标志着中国军队在战场上掌握了主动权。然而,清政府就在军事占优势的情况下,同意与法人议和裁军。这个结局对曾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李德山等万千营勇而言,绝对是难以吞下的苦果。

     当时,陆亚发、游维翰、陆荣廷、王和顺被清政府称为“广西游勇四大寇”,陆亚发镇南关大捷离营后,成立洪胜堂,李德山既是军师又是战将。陆亚发率部前期主要活动于中越边界及桂滇黔交界地区,后来受抚编入祖绳武的绍字营,驻扎柳州。

     1904年6月4日,李德山参加陆亚发发动的绍字营柳州兵变,公开树起反清大旗。据史料记载:起义者缴获新式快枪5000余支,大炮十余尊,白银二十余万两。这是继太平天国之后,举国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震动中外,吓得慈禧太后七十大寿庆典都取消了。

     起义军撤出柳州之后兵分两路,李德山先随陆亚发,后随褚大参谋军机,率兵突阵,发挥了特殊的作用。李德山和他的战友们,以一旅之师敌两广总督岑春煊统领的七省大军,最后因长沙起义的流产而陷入孤军奋战的困境,陆亚发饭峒被俘后被押到桂林凌迟,褚大在环江水峒阵亡,起义终于失败了。

     起义失败后,李德山回龙岸,并邀卢焘、张铁城到龙岸办随营竞化学堂,还到柳州开设拳棍武馆收徒传技,广结豪杰。因李德山艺高德好,被江湖称为“柳(州)庆(远)第一条好汉”,有“铁脚大仙”之美誉。

     李德山曾受抚任清军忠字先锋营管带,后因蓄意起事入狱。出狱后从此成为职业革命家。

     屡败屡战 绝不放弃

     孙中山、黄兴在长江中下游发动多次起义失败后,决定把起义转移到两广,重点是广西。黄兴曾派湖南党人入桂策动李德山等起义。广西籍党人陆续潜回广西组织谋划起义。

     柳州籍党人刘古香回到柳州策划起义,李德山以军事联络员的身份,活动以四十八峒为主的会党组成民军。同时,李德山、卢焘、张铁城在柳州成立樟脑局筹款,往返于香港购买武器。柳州起义曾因李德山、卢焘偷运武器被查获而推迟,又因消息泄漏而流产。

     1909年7月,广西同盟会策划的武装起义,终于在柳城县太平圩打响,李德山担任民军总指挥。起义军与清军在太平激战四天四夜,因桂林新军无法响应,起义军被迫撤往大瑶山,李德山潜往平南暂避。

     李德山在平南都兴开馆收徒期间,曾赴广州参加1910年的新军起义,起义失败后潜回龙岸。

     屡败屡战,绝不放弃,构成了李德山战斗一生的鲜明特色。

     慷慨赴死 勇当先锋

     笔者当年前往龙岸下珠村采访,一位老者说,当年李德山要前往广州参加黄花岗起义,临行时剪下了一截辫子,拔出一颗牙齿交给家人。他说,这次到广州参加起义,我是不打算生还了的。如果我战死,你们就把这截辫子和这颗牙齿埋在父亲的坟旁,算我魂归故里陪伴他老人家。

     1910年深秋,孙中山在马来亚槟榔屿开会,会议决定,集合同盟会所有精英,倾尽全党人力财力,在广州举行一次规模空前的起义,时间定于1911年2月。

     1911年1月,以黄兴任部长的统辞筹部派人前往桂林,与广西新军联络,准备策应。广西党人推荐李德山任一路先锋队长,与黄兴一同攻打两广总督署。李德山除夕之日赶到广州。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