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崛:广西辛亥革命的领航人(2)
辛亥革命网 2014-04-02 00:00 来源:梧州日报 作者:何浩深 陆欣 查看:
率兵围城助独立
刘崛回到梧州,仍然受到李开侁的严密监视,无法在城内立足,于是转上浔州府以求发展。在同盟会朱金钟等三位同志的帮助下,刘崛在浔州中学任教师,以此为掩护进行革命工作,领导梧州、浔州、南宁一带的同盟会活动,准备再次起义。
梧州难进,刘崛就把目光投向梧州外围的会党游勇,一有空就往深山老林里钻。一次,刘崛从浔州来到象州,联络在东平圩活动的郭伯攸。不料,当地的清军管带白有禄一直盯着郭伯攸的活动,对与其接触的人一律逮捕审问,刘崛刚露脸就被拘捕了。虽然刘崛辩解说自己只是来探亲戚,但白有禄还是把刘崛押解到象州,要把他杀了。恰巧右江道道台李某也在当地巡访,考虑到刘崛是官派留学生,向来谨慎的他决定暂缓处死刘崛,先让其在柳州读书的儿子调查刘崛真实情况后再作定夺。
李道台儿子是柳州中学的学生,他不知道如何“调查”,就向校长钟明甫打听。正好钟明甫也是同盟会会员,他巧妙地为刘崛开脱。得知“实情”的李道台便把刘崛放走,要他回浔州“好好教书”。
刘崛脱身后刚到桂平江口镇,就听说李开侁在容县制造了“党狱案”,抓了几个同盟会会员,自己也在通缉的名单上。风声甚紧,刘崛无法再回容县。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撼动了满清王朝的根基。捷报传到广西后,刘崛马上赶回梧州,发动周围的绿林、会党近万人包围梧州。
城外武装准备攻城的传言不绝于耳,梧州的清朝官吏惶惶不可终日。此时,刘崛指示梧州同盟会会员做好梧州资产阶级上层代表人物的工作,利用梧州商会派人劝说梧州道台沈林一交出政权,以免发生战乱。
1911年10月31日,同盟会在梧州召集各界人士,宣布梧州脱离满清王朝独立。紧接着,刘崛又赶到南宁,领导同盟会会员敦促陆荣廷响应梧州独立。1911年11月9月,南宁宣布独立。
革命未成再斗争
广西宣布独立后,陆荣廷提出“以桂治桂”的口号,当上广西都督,全部起用旧官僚和土豪劣绅把持各级政权,同时收买同盟会中的不坚定分子,打击排斥革命党人。刘崛于是继续领导同盟会,利用各种机会与陆荣廷的旧势力对抗。
1912年1月,南京政府参议院成立。陆荣廷“推举”刘崛为广西代表出任临时政法参议员,以此迫使刘崛离开广西,解除自己的心腹之患。陆荣廷“荣送”刘崛离开广西后,随即大肆捕杀革命党人,消灭和遣散刘崛等人所征集的民军,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1912年3月,袁世凯篡位,废除《中华民国临时法》,残杀革命党人,“共和”成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幌子。为追求民主,孙中山再次东渡日本,重新组织中华革命党,刘崛决定追随孙中山赴日。
在去日本前,刘崛遭到袁世凯秘密通缉。两广总督张鸣岐行文给香港当局,诬蔑刘崛为杀人越货土匪,畏罪逃到香港,要求引渡其回广州“法办”。1912年秋,刘崛被香港当局逮捕入狱。在紧急关头,革命党人一边利用国内外舆论揭发引渡刘崛的阴谋,一边雇请英律师戴维礼为之出庭辩护。戴维礼在法庭上用一口流利的粤语为刘崛力辩,当局词穷理屈,只好判决驱逐出境了事。
刘崛获释后,即赴日本东京,参加孙中山重新组织的中华革命党,并被孙中山任命为中华革命军广西司令长官。1914年10月,中华革命党宣布讨袁。次年春,孙中山派遣各省司令长官回本省开展工作。刘崛回国后,马上在广西开展讨袁运动。
孙中山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影响下,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刘崛积极拥护孙中山这一主张。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刘崛被孙中山指派为广西代表出席大会。会议期间,刘崛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接触,为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积极的努力。
新中国成立前夕,溃败的国民政府要求刘崛去台湾。刘崛认为自己追随孙中山二十余年,行事无愧于心,拒绝逃往台湾,便带着家眷从南京回到广西。后来,刘崛任广西第一届政协委员,1953年被聘为广西文史研究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