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崛:广西辛亥革命的领航人
辛亥革命网 2014-04-02 00:00 来源:梧州日报 作者:何浩深 陆欣 查看:
刘崛是晚清梧州府辖下的容县人。1904年,陆宠廷到梧州创办广西第一所私立国民学堂,专程聘请从桂林知用学堂毕业的刘崛来做老师。这时,胡汉民也到了国民学堂当老师,他为师生们带来了很多新思想新知识。在胡汉民的影响下,原本倾向改良主义的刘崛,开始致力于民主革命,并与胡汉民一道到日本留学。
放弃深造闹革命
刘崛到东京后,最初在东京政法大学就读,后转到早稻田大学读书。1905年9月,刘崛在胡汉民、邓家彦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刘崛在东京同盟会总部里常与孙中山来往,颇得孙中山的信任。1906年,同盟会广西分会成立时,孙中山便委任刘崛为同盟会广西分会会长兼主盟人,负责组织在日本的广西籍留日学生和华侨加入同盟会。
因为忙于革命活动,刘崛在校上课时间很少。考虑到奔走革命和读书求学二者不可兼得,刘崛决定中途退学,集中精力做好同盟会广西分会的工作。1906年至1907年间,经刘崛发展的广西籍同盟会会员,由原来10多人发展到120多人,这些同盟会会员先后被派遣回广西工作,推动广西的革命进程。
同盟会成立后,许多革命志士纷纷入盟,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有组织的革命力量,他们在日本集会、结社、游行、发传单、办报刊,宣传同盟会的纲领和宗旨,揭露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刘崛和陆涉川通过向广西籍学生和华侨界人士筹款,创办了广西第一份革命刊物———《粤西》月刊,并亲自担任该刊主笔。刊物经常结合广西情况,刊登抨击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揭露贪吏的罪行,宣传孙中山的革命思想的文章,号召学生和爱国华侨参加和支援革命。每期出刊,刘崛就想方设法,通过来往内地的华侨商客秘密把《粤西》带回广西各地散发,深受广西进步人士的欢迎。
组织起义遭破坏
孙中山十分重视在广西开展革命斗争,1908年5月,他在东京派刘崛回广西筹划武装起义。
刘崛到梧州后,马上按照孙中山的指示着手开展工作。然而,当时梧州知府李开侁对革命党人盯得很紧,刘崛在梧州的工作并不顺利,好几次险些败露行踪。他只好退到梧州城外联络浔江、桂江一带绿林、会党,使他们能成为配合响应起义的一支武装力量。
同盟会总部随后派遣了许多广西籍会员回广西各地加紧联络地方革命力量,密谋响应起义,并确定以梧州为广西同盟会的活动中心。
随着广西同盟会的活动越来越频繁,清政府对他们的监控也越来越严。刘崛为此非常焦急,因为这次任务进入了关键的环节———与柳州同盟会负责人刘古香共同策划在广西武装起义,但“二刘”好几次都接不上头。与此同时,刘玉山、陈勉生等同盟会会员也来到了梧州,却联系不上刘崛。
终于,广西各路同盟会会员在梧州找到了接头的一个机会。他们在梧州三角嘴西医院(今市红会医院)的一个小房子里召开秘密会议,刘崛传达了孙中山的指示,决定先在梧州发动起义,浔州、柳州、玉林亦同时响应。然而,正当刘崛布置起义方案时,尖锐的哨声突然在窗外响起,人马声紧随而来。原来,李开侁收到同盟会秘密开会的消息,马上下令全城戒严,大肆搜捕。形势紧迫,刘崛只好先让大家撤退。
李开侁知道刘崛是起义的主要负责人,紧追不放。刘崛等人被迫离开梧州返回香港,在梧州起义一事暂且搁置。
驰援广州举义事
1911年1月18日,黄兴抵达香港,主持广州起义筹备工作,此时身在香港的刘崛参加了这次起义,同盟会决定在武汉、上海、广州三个地区发动武装起义。
刘崛是广西人,参加广州地区的起义较为方便。广州起义前,刘崛、刘古香、李德山等人回梧,负责组织广西绿林、会党武装进攻广东督署。1911年3月,同盟会集八百勇士到广州,准备发动广州起义暴动。刘崛所带人马集结于城外,刘古香、李德山所带人马集结于城内。
参与起义的人较多,难免会走漏风声,加之革命党人温升才擅自作主打死清军将军孚琦,打草惊蛇,导致起义陷入了被动。
3月29日,广州城气氛紧张起来,清兵加强戒严,不分昼夜严密搜查,同盟会在广州城内的两处秘密机关竟为清军所破。同盟会经过商议后,决定立即发动起义。
由于起义时间提前,刘崛立即出城带人马进广州城参战。不料返回时,清兵关闭城门,他所带人马无法入城增援。刘古香在城内召集广西籍起义人员组成敢死队,与清军展开搏斗。“三二九”广州起义因寡不敌众,最后失败了。敢死队中的李德山、韦统准、韦统铃、韦树模、韦荣初、韦云卿、林盛初等七位广西籍勇士,在“三二九”广州起义中英勇牺牲,后葬于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
“三二九”广州起义失败后,同盟会残余人员潜回香港,积蓄革命力量。经此一役,刘崛认为在广西开展革命工作更为有利,于是从血雨腥风的广州城回到了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