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燮和:愿从地下借雄兵(3)

辛亥革命网 2014-03-18 00:00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文热心 谭克扬 段云行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时期,李燮和“一身入四会”,六任总司令,是中国最重要的城市——上海光复武装起义的临时总司令,率部攻下上海制造局,后来“

  其实,李燮和本人也同样震惊。据当时寄居李宅的谭笃余记述,在报上公布了筹安会名单的第三天,李燮和才知道此事。本来,在“二次革命”前夕,“李燮和进京后,实际上已被袁世凯软禁。袁氏以保护安全为由,派兵警荷枪实弹,站岗放哨,李完全失去了自由。”当热心帮助袁世凯复辟的杨度等人前来拉拢李燮和,并抛出《君宪救国论》征求李的意见时,李当即表示,“此断断不敢苟同者”……及至1915年8月初,杨度等复来,目的是借用李的名望,劝诱他参加筹安会。劝诱不成,便以“坐牢杀头相威胁”,逼迫李燮和加入。李最后只好说:“我退居已久,不问国事,诸君怎样做,各请自便,我既不拥护,也不反对。”这样,由杨度等人“窃名”李燮和,将其列于筹安会中。李得知此事后,除了将杨度等人大骂几声以外,也就无可奈何了,由此“帝制犯”的秽名一直背至身后。

  对于这个问题,湖南省著名的辛亥革命史专家饶怀民教授在《李燮和与筹安会》中,以史实为依据,通过分析后得出结论:“李燮和列名筹安会并不意味着他早已改变革命初衷,完全带有被动性质。”确实,李虽有筹安会“君子”之名,却没有献“筹安”之策,也未发“筹安”之言,更没有做“筹安”之事。相反,李燮和做过一些营救反袁人士的事情。特别是章太炎在北京被袁世凯软禁后,李燮和多次前往探望,并和钱玄同两人一个出资,一个出力,为之上下奔走。原四川革命党人尹昌衡被袁下狱,李更是上书责袁无信,冒险相救。但正如饶怀民教授所言,在列名筹安会这个问题上,李个人也不是没有一点责任。这个责任就是“态度消极暧昧,缺乏应有的积极抗争”。

  列名筹安会给李燮和的晚年蒙上了一层巨大的阴影。为此,他颇为自责,精神一直很抑郁。袁世凯帝制失败后,李长期苦于心迹无处表白,最后率家人回到家乡,彻底退出政坛,1927年7月病逝。李晚年曾自撰一联,表达了对误名筹安会一事的痛心和委屈:“北顾效三呼,渡河杀贼虚初愿;南来欠一死,列简蒙冤愤晚年。”

  多彩的人生

  李燮和的人生确是一部传奇,色彩斑斓。

  六任总司令,说明他的过人之处。“一身入四会”,更说明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各方都在延揽。身为湖南人、同盟会重要干部,却能成为浙江人陶成章领导的光复会“二把手”。这种举动却能为虽然革命目标一致、但政见分歧的两个政治团体所接受。虽为光复会的“二把手”,却仍然见重于同盟会。

  一个青年时期追求反清革命、民主共和热血汉子——李燮和,到了“南北和谈”达成、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后,萌生退意,向尚未卸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辞去光复军总司令之职,理由是“自知无建设之力,乏经世之才,不足共裕新猷,赞扬治业,再四思维,惟有自请辞职……得以劫灰余生,栖息田园,敢云挂冠,聊以藏拙。家居洞庭之滨,衡山之阳,有薄田二十亩,古籍千余卷。鸡黍桑麻,差足自给,枕书抱膝,颇能自娱,非避东海之滨,欲卧北牖之下。”这就叫人疑惑。原因当然不是他所说的“无建设之力,乏经世之才”,这里头有历史渊源的原因,也有“共和成立,恢复之目的已达到,建设之事业孔多”的认识原因,还有政见分歧: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我先烈义士以头颅血肉购得”的共和成果让袁占了,这让李燮和无法接受,他也就只能“解甲归田”了。后来,黄兴任南京留守,李燮和被委为长江水师总司令,但全国政权落入袁世凯之手,孙中山都只做了个全国铁路总办,李燮和又能做什么?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已成水月镜花。因此,“二次革命”后,李燮和只能退隐北京做寓公了。

  没想到,在北京又陷入“筹安”的政治漩涡。

  万花筒的历史给了李燮和多色彩的命运。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