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的海军(3)

辛亥革命网 2011-03-18 00:00 来源: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论文集 作者:单海峰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辛亥革命前夕,清朝海军经过甲午战争后的恢复和重建,辛亥革命时期的海军,

   第五,沿江各地相继光复,阻断了清朝海军舰队的退路,从客观上加速了起义条件的成熟。

    11月初,上海率先光复,九江、上海的相继独立,不仅使海军主力前无去处、后无退路,而且水上补给线也被完全切断,加之湖北军政府下令各处“不接济海军粮煤”,致使“海军各舰煤、米缺乏,无从购办”,已经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尤其是当作为军火基地的江南制造局被革命军占领之后,基本上使前方作战的海军失去了弹药接济的来源。军心由此动摇,士气由此涣散。艰难的作战条件,使海军官兵当中对镇压革命的抵触情绪迅速膨胀起来,直至发展成为起义的行动。

    三海军由镇压革命到投靠革命,是海军官兵中革命力量不断积聚的结果。由于各个阶段革命力量所表现的形式不尽相同,因此海军在各个阶段所起的革命作用也各不相同。

    第一,海军赶赴武汉初期,部分军官对于镇压革命的抵抗情绪,为武昌首义的成功创造了一定的机会。

    海军主力开赴武汉前线不久.部分初具革命倾向的官兵就开始用实际行动表明不愿与革命军作战。海军在协同清军进攻革命军时,确曾使革命军多次蒙受较大损失,但如果海军真的竭尽全力炮击,革命军还要遭受更大的损失。当时,“海筹”等舰艇上的中级军官多已同情革命军,因此在炮击武汉时,常常说服炮手,“勿瞄准,非射向天,即射向江中。”“事实也证明这一点,炮弹到处飞,只是碰巧,革命军才会被打着。”这就给立足未稳的革命军创造了喘息的机会。连原本以为清廷必胜的各国领事,看到清军在战斗中的表现后,也开始改变对革命政府的敌视态度,10月20日,俄国率先发出确守中立布告。革命政府“以要求列国承认为交战团体,以固民军根本者,至是乃达目的”。要是没有各国态度的如此转变,武昌首义“不为滇南、越东者几希矣。”

    第二,各地海军的起义,加速了驻地重要城市的光复,奠定  了革命军胜利的格局。

    各地海军起义后,迅速加入革命,使当地的革命形势向着更加有利于革命军的方向发展。驻宁海军镇江起义,“不但壮大了镇军革命的声势,而且对于联军作战方面,维护江面治安,运输军用物资,都起了重要作用。”南京的光复,“与海军的协同和江防的合作有密切的关系。”事实上,对于清王朝重点设防的沿江各城来说,海军的归属事关大局。海军毅然投向革命,“革命军将有舰队为之助,扼城固守,沿江岸防御线上下70余里,经营甚固,清军终不得逞,是皆海军援助之力也”。从而奠定了革命军胜利的格局。

    第三,海军主力的反正,宣告了清王朝“剿灭”革命计划的彻底破产。

    海军是清王朝赖以生存的军事支柱之一。海军开赴武汉,曾使惶惶不可终日的清王朝吃了…颗定心丸,甚至出现了“人心大定”,“各校学生照常上课”的“大好形势”。统治阶层甚至叫嚣要通过“得力兵轮、雷艇会剿”,来“一举荡平”革命军。海军主力起义后,不仅使清王朝失去了一条“剿灭”革命军的有力臂膀,反而为它向革命军的进攻增添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清王朝消灭革命力量的梦想彻底宣告破灭。

    第四,起义后海军的统一和北伐,扩大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海军全部起义后。根据形势需要,组建了统一的机关。后来又成立了以黄钟瑛为部长的民国海军部。“南北议和”期间,面对袁世凯的军事讹诈,1912年1月孙中山决定进行北伐。北伐中的海军,在海军部的统一领导下,组成以“海容”、“海琛”、“南琛”为主的舰队,护卫沪军,直赴烟台,壮大了山东的革命力量。完成护航任务后,北伐海军又依从命令,驶往秦皇岛、营口、龙口等处海面游弋向清廷示威,有力地配合了山东、辽宁沿海地区的光复,使“满清的大势去了一大半”,推动了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