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前陕西教育界一次反封建压迫运动——1908年

辛亥革命网 2010-12-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郭辉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蒲案”,是指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陕西蒲城知县李体仁因仇视革命活动,借故捣毁县教育公会,捕押刑讯县立高等小学堂师生,企图破坏革

  “蒲案”,是指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陕西蒲城知县李体仁因仇视革命活动,借故捣毁县教育公会,捕押刑讯县立高等小学堂师生,企图破坏革命组织而制造出来的惨案。“蒲案”发生后,激起全省各县知识界人士和广大学生的强烈义愤,知识界人士群起声援,各学堂纷纷罢课抗议。上海、北京等地,以至留日的陕籍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也普遍响应,对满清酷吏迫害进步师生的残酷暴行作出义正词严的谴责。因而“蒲案”很快地形成了辛亥革命前陕西教育界一次波澜壮阔的反对封建压迫的群众运动。

晏安澜的家乡——镇安北阳山 

        消息传到北京,立即引起陕籍旅京人士的极大注意。京师大学堂肄业的蒲城学生渊从极、李约祉、李仪祉和刚从日本回到北京的蒲籍留日学生徐鹤年,当即同去会见蒲城京官周政伯,面述“蒲案”情形。不料周竟漠然视之,反劝他们应“安分守己,少管闲事”。次日徐鹤年又去会见吏部郎中、文选司掌印刘华(韩城人),刘闻之后很感愤慨不平。立即前去访唔度支部左参议晏安澜(镇安人),晏、刘二人商妥,在关中北会馆召集陕西在京官员召开同乡会,共同研究对策。在同乡会上,晏安澜的发言着重强调,值此国家履行新政,提倡办学之际,蒲令李体仁竟敢封闭学校,擅作威福,违法滥刑,掌责举人,草菅人命,实属目无朝廷法律。在座各位京官也都义愤填膺,一致提议联合上奏,务必惩办民贼。奏章公推由晏安澜领衔并执笔,签名者计有刘华、宁述俞、张立德、景志伊等数十人。奏本中列举了李体仁的种种劣行,主题词是“为蒲城知县李体仁毁学仇路,滥刑毙命,学司徇私,酿成重案事”。具状恭呈都察院代奏,并委托军机章京雷延寿从旁设法,提前处理。不日即接到皇帝御批:“谕都察院代奏陕西京官呈控蒲城县知县李体仁毁学仇路,滥刑毙命,学司徇私,酿成重案一折,着恩寿按照所呈各节,秉公确查,认真究办,据实具奏,毋稍回护。”

        陕西巡抚恩寿奉旨后,下令藩、臬、学三司遴派人员会同对“蒲案”进行调查。查毕,恩寿上奏案由经过和拟议处理办法等,在奏折中写到:“该令李体仁偏急操切,擅押滥刑,若非查究迅速,几至酿成重案,仅予褫职,不足蔽辜。请旨即于革职,不准援例捐复。”旋经清廷批准,撤去李体仁职务,永不叙用。李闻讯夜遁。这一场轰轰烈烈的全陕教育界反清迫害运动,至此方告结束。

        晏安澜(1851-1919),字海澄,镇安北阳山庙坪人。三原宏道书院肄业,省试中举,两年后殿试考中进士。曾任户部山东司主事、莞榷司郎中、盐政院院丞、四川盐运使等职。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光绪二十年(1894年)同山阳籍京官吴怀清在京筹划设立商山会馆,二人合捐3000金,又拜托商州知州李素在地方募捐6000金,终在北京宣武区老城墙根41号,创立商洛人自己的驻京会馆,方便旅京学子聚会、官员晋京住宿办事,功莫大焉。

        著有《沿海产盐州县地理志》、《两淮盐法象要》、《虚舟东行录》和《方山唱和集》等。民国国史馆编纂有《镇安晏海澄先生年谱》行世。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