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会请愿运动

辛亥革命网 2010-12-1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郭辉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国会请愿运动是清末资产阶级立宪派发起的要求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政体的政治运动。 1906 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后,一味敷衍拖延,毫

           国会请愿运动是清末资产阶级立宪派发起的要求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政体的政治运动。 1906 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后,一味敷衍拖延,毫无立宪诚意。资产阶级立宪派外感于列强亡我的威胁日益紧迫,内鉴于反清革命的风潮不断增长,更加急切地希望加快改革,以挽救危亡、消弭革命。他们认为,实行宪政的关键在于召开能够限制和削弱君主专制权力的国会。为了统一舆论、造成声势、对清政府施加压力,他们发起了国会请愿运动。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是杨度、康有为、梁启超、张謇等人。他们从1910 年发起三次大规模的国会请愿运动,将立宪运动推向了高潮。

  国会请愿代表

         1907 年秋,著名立宪派首领之一杨度与在日本东京发起组织宪政讲习会的会长熊范舆等,率先上书都察院,请开民选议院。接着,湖南绅民代表、部分京官或上书都察院,或专折上奏,力陈召开国会的必要。1908 年夏,河南、江苏、安徽、广东代表先后入京;康有为领导的中华帝国宪政会以海外二百余埠华侨名义上书,请开国会;梁启超领导的政闻社致电宪政编查馆,提出三年内召开国会的具体要求;张謇等领导的预备立宪公会则主张“以两年为期”,并致电湖南宪政公会、湖北宪政筹备会、广东自治会以及河南、安徽、直隶(约今河北)、山东、山西、四川、贵州等省立宪派首领,约以各派代表齐集北京要求“速开国会”;直隶、京师、八旗、吉林、山东、山西、浙江等绅民代表纷纷向都察院投递了请愿书。各省请愿书都征集了许多人签名。此外,部分督抚和驻外使节也曾上奏“请速定年限”召开国会。

         1909 年(宣统元年)各省咨议局成立后,立宪派以咨议局议员的合法地位,再度发起国会请愿运动。江苏咨议局议长张謇通电各省咨议局,约请共同发动速开国会请愿运动。11 月,16 省咨议局代表55 人齐集上海,举行“请愿国会代表团谈话会”。1910 年1 月16 日,请愿速开国会同志会在北京将请愿书呈递都察院代奏。清廷以“国民智识程度”不足为由,加以拒绝。第一次请愿失败。 第一次请愿失败后,孙洪伊等立即部署再次请愿,组织请愿即开国会同志会,设总部于北京,通告各省设立分会;商定由江苏、直隶、广东三省咨议局派人到邻近各省及海外华侨中进行鼓动,一面向各省督抚请愿,一面派代表进京请愿;并决定在京召开咨议局联合会,创设报馆刊行日报。同时,民政部警官黎宗岳等发起组织国会期成会,也号召各省设立分会,派代表入京请愿。各省在成立请愿同志会分会时,即募集捐款、征集签名,推选入京代表。

         1910 年 6 月,以直隶咨议局议员代表、商会代表、教育会代表、政治团体代表、绅民及旗籍绅民代表、东三省绅民代表、苏州及上海商会代表、江苏教育会代表、南洋二十六埠中华商会代表、澳洲华侨代表等十个团体的名义,一百五十余名代表持号称二十余万人签名的请愿书,一齐向都察院呈递。清政府又以“财政困难”为由加以拒绝,请愿再次失败。 立宪派并不气馁。他们决定向资政院、摄政王上书,同时各地咨议局向地方督抚上书,双管齐下。立宪派还在京召开各省咨议局联合会,推汤化龙为会长,通过了向资政院提出的速开国会的议案。1910 年10 月7 日,国会请愿代表团赴摄政王府上书,载沣拒不见。9 日又向刚刚成立的资政院上书。资政院接受上书后,于22 日通过了请速开国会案,并上奏清廷。与此同时,各地咨议局也组织了颇具声势的地方请愿活动,促使 18 省督抚将军于 25 日联名致电军机处,请代奏恳求“立即组织内阁,特颁明诏,定以明年开设国会”。第三次请愿由于得到了督抚的支持,清廷不得不作出让步,宣布缩短预备立宪期限,定于宣统五年(1913 年)召开国会,并立即重定官制,设立内阁。这时,立宪派发生了分化,一部分人认为请愿已取得一定成效,停止请愿活动;另一部分人则坚持宣统三年(1911 年)召开国会的原议,准备再行组织请愿。对此,清廷采取了强硬态度,令将赴京请愿的东三省代表押解回籍,宣布禁止请愿。至此,请愿活动走到了尽头。国会请愿代表团被迫宣布解散。

         国会请愿运动的主要锋芒是指向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立宪派不断揭露清政府预备立宪的虚伪和朝政的腐败,客观上有助于人民的革命觉醒。由于请愿运动的结果只是缩短预备年限的空文搪塞和“皇族内阁”的成立,大多数立宪派由绝望进而倾向革命,同时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激化,从而使少数满族贵族彻底孤立,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