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派与改良派大论战

辛亥革命网 2010-11-1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苟德敏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革命派与改良派大论战是指从1905年到1907年,革命派以《民报》为阵地,改良派以《新民丛报》为喉舌,双方围绕着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三民主义

        革命派与改良派大论战是指从1905年到1907年,革命派以《民报》为阵地,改良派以《新民丛报》为喉舌,双方围绕着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三民主义”展开的激烈的长达三年之久的大论战。

        在民主运动迅猛发展、革命高潮即将到来之际,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仍然极力鼓吹君主立宪,对抗民主革命,接连向革命派发动进攻。革命派对于改良派的进攻予以有力地回击。这次论战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民主革命的对象、任务、方法、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总的归结起来主要是三个问题:第一,要不要“反满”和用暴力推翻清王朝,是这次整个论战的中心。为了论证“反满”和暴力革命的必要,革命派抓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传统观念,反复宣传满族非中国臣民;满族入主中原,中国实际上早已亡国;满族入关后对汉民族实行血腥统治,二百六十年如一日;满族以少数“劣等”民族高踞于汉族“优等”民族之上,从历史到现实,都绝对不合理。这些宣传显然具有浓厚的封建种族主义色彩,颇有煽动性,但经不起理论推敲。不过,革命派随即指出“反满”并非要杀尽满人,而只是反对满清王朝,“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在不推翻反动、卖国的满清王朝,中国就不能前进的历史关头,革命派把“反满”和暴力革命紧紧结合起来,从而把握了人民要革命的时代脉搏,实现了对时代潮流的指导。改良派争辩说,满族早就是中国臣民;清朝取代明朝,只是政权的更迭,不是亡国;满族入关后即已和汉族同化。他们竭力掩盖清朝政府的种种罪行,为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进行辩护。改良派主张拥戴光绪皇帝,推翻慈禧太后,实行开明专制,然后实行君主立宪,坚决反对暴力革命。他们认为“反满”和政治变革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反对变革的不尽是满人;所以,应当以政治变革为目标,而不应以“反满”为目标;暴力革命是杀人流血的残酷行动,并势必引发内乱和招致帝国主义瓜分,最后导致亡国。因此,主张“反满”和暴力革命的,“当以故杀祖国之罪科之”。改良派的民族理论不能说是错误的,但却脱离了当时斗争的残酷现实,违背了亿万群众的感情和利益,从而遭到进步人士的唾弃。第二,是否建立民主共和国,是这次论战的又一重点。改良派主张政治改革只能循序渐进,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是必经的阶段,认为在中国还需要经过十余年的“开明专制”的过渡,才能实行君主立宪,更不用说建立共和政体了。改良派机械地把“君主立宪”列为民主政治的必经阶段是缺乏根据的,但他们强调实行民主政治需要有相应的“生计”及“政治、道德、学术”水平,则含有合理的内容,不能简单地斥为“无耻谰言”。革命派从“天赋人权”的理论出发,指出中国人民本来就具有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有实行议会政治的能力。革命派没有理会改良派关于“民智未开”不利于民主建政的警告,真诚地寄希望于革命,寄希望于人民,表现了民主主义者的坚定立场,但也表现出机智多于剖析、信念多于理念的局限,缺乏民主建政的具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第三,是否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在这点上争论没有充分展开。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和《民报》标举的“土地国有”,本不是一回事。在这个问题上,革命派内部的见解并不一致,且语焉不详。梁启超据“耳食之言”,指责革命派主张“土地国有”是以国为盗,“夺富人之所有以均诸平民”,借以博得下层群众同情。他举出许多“理由”,认为“土地国有”破坏了私有制的“自然法则”,将妨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阻碍社会文明的进步。革命派争辩说,土地属于自然资源,理应由全民所共享;少数地主阶级垄断土地,不仅陷亿万贫民于苦难深渊,而且是工商业发展的一大障碍。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必须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平均地权”或“土地国有”,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

        这场革命派与改良派大论战的实质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同改良派的两条政治路线的大搏斗。通过论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许多爱国知识分子逐渐向革命派靠拢。在论战中,革命派充分揭露了改良派“忠君保皇”的反动实质,捍卫了民主革命的纲领和原则,夺取了当时思想战线上的领导权,从而为辛亥革命作了重要的思想和舆论准备。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