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报》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辛亥革命网 2010-08-19 00:00 来源:青年记者2009年11月下 作者:李娜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利用报刊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做了舆论上的准备,其中尤以《民报》最具代表性。,《民报》与近代中国民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利用报刊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做了舆论上的准备,其中尤以《民报》最具代表性。《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大力宣传三民主义,报道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与改良派的保皇言论进行辩论,其宣传突破了改良思想,进一步催发革命排满风潮,使民主革命思想在国内得以传播、普及,并成为影响重大的一代社会思潮的载体。
 
资产阶级革命派舆论阵地的开辟和《民报》的创办
 
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登上政治舞台的同时,以孙中山为首主张武力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派也已经出现。1894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成立之初,革命党人忙于会党建设和准备起义,并没有意识到报刊这一舆论宣传武器的重要性。而此时改良派利用他们主持的报刊大力宣传其政治主张和改良主义思想,在社会上产生极大影响。1895年,革命党人领导的广州起义失败,一向受改良主义思潮影响的民众视革命党人为乱臣贼子,“举国之人,无不以我为大逆不道,万恶乱臣贼子,为匪徒海盗”,①孙中山感受到民众对革命的不理解。1896年,孙中山在伦敦蒙难,并最终在英伦报刊的强大舆论压力下而获救。此事件后,他认识到在军事斗争的前提下,必须同时重视舆论的力量。20世纪初孙中山与梁启超有过协商合作的一段经历,合作分手后,保皇派夺走了革命派在华侨中的大部分支持者,并且使革命理论也受到压迫,孙中山感到有办报抵制的必要了。于是,1900年《中国日报》创办,随后留日学生创办的革命报刊也逐渐增多。1905年《民报》创办,其后它与《新民丛报》论战。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渐次取得了舆论阵地,使民主革命思潮成为思想舞台的主角,替代了改良主义思潮。②
 
《民报》集中力量传播民主革命思想
 
《民报》创刊于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加重的时刻,当时办报的主角是政治家,政治报刊是主流,政论文章是报刊主要内容。《民报》的重要栏目有论著、译丛、纪事、时评、谈丛、小说、来稿等。全部26期加上《天讨》增刊,共有社发稿件284篇,来稿36篇。其中,论著93篇,占总数的29.05%,时评62篇,占19.37%,译丛占3.31%,谈丛占7.19%,小说占7.5%。③
 
1.宣传“三民主义”
 
《民报》创刊的直接目的是宣传三民主义。孙中山在发刊词中指出:“抑非常革新之学说,其理想输灌于人心而化为常识,则其去实行也近。吾于《民报》之出世觇之”。
 
《民报》上以排满为内容的民族主义的宣传占大多数,在民权主义宣传方面,《民报》倡导进行民权革命,提出了“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口号。孙中山写的《发刊词》和《在民报纪元节庆祝大会上的演说辞》表明了他宣布民权主义的目标是要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也就是他常说的“政治革命”。此外,朱执信、章太炎、陈天华等也写有关于民权主义的文章。在民生主义的宣传上,除了孙中山的文章外,主要是朱执信《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并行》、《告非民生主义者》、《土地国有与财政》等文章。民生主义的宣传主要集中在讨论“平均地权”的问题上。
 
《民报》上对“三民主义”的宣传“讲的是中国民族前途的问题”,以清末的政治形势为基来探讨如何运用民主革命思想拯救国家。通过宣传三民主义,革命派高举“反满”的革命旗帜,推动晚清民主革命迅速走向高潮。报纸媒介进入中国社会政治领域,表达政治主张,使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速度和范围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为唤醒广大人民的民主意识,反对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建立近代化国家打下基础。
 
2.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介绍、报道和评说
 
《民报》创刊的时代背景是亚洲第三次民族解放斗争高涨时期,其创办的目的是为革命服务,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也是其宣传重点。第一号上刊有 “世界第一民权主义大家”卢梭的画像。此后,又连续刊载多幅描述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图片,如《法路易十六断头台之真景》,《一千七百八十九年法兰西人民攻破巴士底狱》等。
 
1905年俄国革命正在进行,关注俄国革命可以为中国人民反对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提供经验。《民报》第三号上载有宋教仁《一千九百零五年露(俄)国之革命》,此后又有《俄国革命党之日报》、《俄国立宪后之情形》等纪事和时评文章。图画栏目中也刊载与俄国革命相关的多幅图片,翻译《西伯利亚纪行》等。
 
因中国与印度临近,两国有着共同的被殖民的命运,在历史上中印有过密切的文化交往,《民报》怀着特殊的感情从第十三号起至停刊,报道印度民族解放斗争。《民报》上共有17篇有关印度的稿件。除本社自发稿件,还译载了大量爱国的印度报纸鼓吹抗英的文章。
 
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报道、介绍和评说,有助于民主革命思想的基本理论在民众中传播,加深了他们对这一思想的理解,同时也为本国进行革命提供了宝贵经验。
 
与《新民丛报》大论战,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
 
清末,改良派与革命派都抱定爱国图存的愿望登上政治舞台,试图找到一条可以使中国强盛,摆脱危亡的道路。改良派欲走君主立宪的道路,革命派主张暴力推翻清廷专制统治。两大党派在社会变革的目的和方式上存在很大分歧,最终导致两党对立,在思想宣传领域发生激烈斗争。因此,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与保皇派机关刊物《新民丛报》发生了大论战。
 
双方论争集中于: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和“平均地权”;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情况。
 
双方论战的内容即为两派政治主张的表达,通过报纸这一载体国人能够亲见两党的政治主张。论战时社会上就已分化成支持君主立宪派和民主共和派的两派。1906年清政府的预备立宪,使民众看清了立宪的真面目,因此分化了支持君主立宪的人,最终民主共和制战胜了君主立宪制,革命风潮一日千里,“如决江河,沛然而莫之能御”,社会上出现了“以不谈革命为耻”的潮流。④
 
《民报》在内容的呈现上也对民主革命思想的内容特殊处理。目录中,重要论著、栏目上会用大黑圆点做引,标题用四号宋体字,其余栏目及文章以小三角为引,标题用新五号。对笔战文章或打击清廷和强烈鼓吹革命的战斗性文字也会特别用二号字编排,以起到突出的作用。
 
小结
 
建立在整个民族觉醒基础上的晚清报业,肩负着启蒙救亡的重任,利用报纸表达政治主张,展示了报纸在那个时代政治参与的功能。办报的目的是救国、传播思想、动员舆论。报纸成为培养民众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机构,在传播民主革命思想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知识分子传播民主革命观念,普通民众接触民主革命观念提供了平台。近代民主革命时期的报业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社会的变迁。《民报》对三民主义的宣传,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报道、介绍和评说,以及与《新民丛报》的论战,大大加强了民主革命思想在近代社会的传播,“革命排满”在那个时代成为一个响亮的口号,并且深入人心,最终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做了舆论上的准备。
 
注释:
 
①④孙中山:《孙中山全集》(上)[M],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②胡太春:《近代新闻思想史》 [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③陈孟坚:《〈民报〉与辛亥革命》(上)[M],正中书局,1986年1月版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